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草叶纹镜的出现,大致在汉文帝时期。其尺度有序,规整华美,形式多样,流行时间较长,到西汉晚期才逐渐少见草叶纹镜的身影。草叶纹镜是一个大的镜种,存世量较多。多数草叶纹镜尺寸较大,如图1铜镜直径达侣厘米。草叶纹镜的纹饰装饰有如下一些特点:1.草叶纹的位置、数量、造型一般都很规整,但也有一些发生了变化,日本学者槌口隆康《古镜》中所著录的一面被称作"草叶纹支数之冠"的铜镜就是  相似文献   
102.
任道斌 《收藏》2012,(17):136-138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的任道斌先生课徒之余不仅喜收藏,且对其斋"思嘉室"藏品深有研究。本刊第8期从其对40件书画藏品研究短文中选登了8篇,受到读者欢迎。今再从其对数十件陶瓷藏品研究短文中选6篇,以飨陶瓷收藏爱好者。之后还将刊发作者的几篇汉画像石拓片研究短文,敬请期待。马家窑山水纹饰双耳彩陶罐中国的彩陶文化内容丰富,南北各异。北方和南方的彩陶文化分别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北方的彩陶文化又有中原与西北的不同,如中原有半坡、庙底沟两大类型,西北有马家窑、半山、马厂、辛店四大类型,纹饰、造型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03.
《收藏》2012,(19):190
宫廷珐琅天下第一大盘:"普天同庆"珐琅彩瓷大盘以家喻户晓的"百鸟朝凤"图为主题纹饰,图中央为凤凰立于梧桐树下,昂首之姿尽显百鸟之王风范,孔雀、仙鹤、绶带鸟、鸳鸯、锦鸡等珍禽,飞绕于凤凰周围,其脚下山石周围盛开着鲜艳的国花牡丹,百花之首与百鸟之王相配,寓意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画面另绘有山河、云雾、瀑布等自然景观,象征四海归一。作品寓意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吉祥的服饰图案经过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漫长时期的发展,终于在封建社会末期——清代发展到了顶峰。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人们对于生命本身的敬畏都在服饰图案上有所反映。服饰图案最早始于商周,至唐宋时期已经得到广泛发展,到了明清达到了鼎盛。通过符号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服饰纹样的变化,通过符号学来解读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演变过程,对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图方式传达寓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提出了将纹样符号转化为现代服饰的设计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武贞 《收藏界》2012,(8):52-57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的战国中山国古城以及中山王族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其中尤以中山国王墓及其陪葬墓出土的磨光压划纹黑陶最为著名,造型端庄优美,纹饰流畅典雅,色泽漆黑明亮,是陶瓷艺苑中一株亮丽的奇葩,代表了中山国高超的制陶工艺。  相似文献   
106.
正刻·光阴往事异牟寻头戴莲花瓣纹双耳圆脸尖顶高冠,身着圆领左右带月牙形小领的袍服,端坐于龙椅之上。两手相向平放于腰前,手掌隐于袖中。腰部以下,袍服自然披开,从袍下左右突出的膝盖来看,乃为盘腿而坐,袍服线纹流畅,自然披向椅下。异牟寻所坐龙椅,两肩上所雕龙头形神可见,髭须分明。异牟寻脸形饱满,神情沉静,目光平和。在他的左右,有手持藤杖的清平官,执扇侍者,目光皆朝向异牟寻。靠画面  相似文献   
107.
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物化反映。在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石雕刻纹饰依内容划分为动物、植物花卉、几何三大类别基础之上,发现石雕刻纹饰尺寸失调、形制随意的形态现象。进而梳释出造成此现象的三重历史成因:由武官为主的官员和“本土”“海外”户籍的普通匠人共同组成的复杂工匠群体;就地开采石材的质地、肌理所造成的视觉形态;工匠劳役繁重导致心理情绪的宣泄与转化。  相似文献   
108.
何志松 《收藏》2008,(2):123-123
笔者收藏的这枚镂空龙虎花钱为生坑品,红斑锈,古朴凝重。其正背图案一致,抽象夸张,龙鳞虎须清晰可辨,显得格外生动自然,富有情趣。其三重外轮,圆穿重好,直径59毫米,重量36.5克,青铜材质。根据纹饰、材质和锈色判断,应为元初之物(见图)。  相似文献   
109.
清代栓马桩     
王长启 《收藏》2009,(11):104-106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有数以千计的拴马桩,每件拴马桩均由桩首、桩颈、桩体与桩根几部分构成,桩首雕凿立体图案,人物、走兽、飞鸟等是拴马桩的艺术所在。桩颈多数四面浮雕纹饰,内容丰富多彩。其中8件有纪年铭文,这是研究清代拴马桩时代特征的宝贵实物资料,是鉴定这段时间拴马桩的标准件。  相似文献   
110.
集簸铜币的钱币爱好者都知道"狮球币"是四川的特有品牌。笔者喜爱古钱币集藏,十几午前在家乡古镇一老者手中觅得一枚"狮球币"(如图)。是币奇特而别敛,难得一见。以手中的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狮球币"为成都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