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华 《收藏》2007,(4):90-90
叶昌炽(1849~1917年),一字裳,又字鞠裳,自署“歇后翁”,晚号“缘督庐主人”,长沙人。光绪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会典馆两职。光绪二十八年出任甘肃学政。  相似文献   
102.
明代翰林院在明代政治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职掌方面的作用外,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政治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是国家重要的选才、育才、储才之地,同时翰林院的经筵与日讲活动,对于启沃君心、提高皇帝处理政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明代翰林院的政治功能也不乏消极的一面,翰林的经历使其在入阁时,已久染官场习气,常结成朋党,卷入酷烈的党争之中,并缺乏创新精神,长官意志浓厚。  相似文献   
103.
【作者简介】谢济世(1689-1757),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监察御史、湖南粮道等职。他为人刚直,一生仕途坎坷。著作收录在《梅庄杂著》中。原文戆子记~①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②"黠者应声曰:"有。"  相似文献   
104.
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角。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康熙帝在此特辟房舍,名南书房。据史书记载,康熙皇帝打算设置南书房时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义。”入值南书房的人员称为“南书房行走”,是从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录取的,其录取十分严格。实际上,康熙帝设置南书房,并非只是为了“讲究义”,而是把“特颁诏旨”的起草之权交给了南书房。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明代高级官员多出自翰林院这一与前代有所不同的历史现象,并指出明翰林院对高级官员培养的两个阶段;探讨明宪宗朝阁臣在翰林院的经历,重点分析了对庶吉士的职前培训以及在任翰林官所受的实际锻炼;对宪宗朝阁臣万安做个案研究,分析明代翰林院对高级官员培养的作用及其得失;论述明翰林院在高级官员培养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略论缪荃孙在金石学上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官顺天乡试分校、国史馆纂修、总纂。后因遭人排挤,愤而辞官。自此以教读为业,先后主讲梁溪南菁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常州龙城书院。晚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主持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馆务。辛亥革命后,长期寓居上海。民国3年(1914)开清史馆,担任总纂,条举大纲,创设新例,并亲手撰定了六类传稿,…  相似文献   
107.
一、纪晓岚其人纪晓岚,本名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享年82岁。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4岁读书,12岁入京,21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他一生中,最高拜至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兼  相似文献   
108.
初国卿 《收藏界》2012,(9):43-47
历史有时候微妙得让人难以琢磨,如果不是20世纪末兴起来的浅绛彩瓷热,可能王凤池会永远湮没在历史烟尘中而鲜为人知。虽然他是饱学的翰林,虽然他也曾做过四品知府,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他显赫。在浅绛彩瓷热兴起之前,他也只是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代翰林传略》和《兴国州志》里有简单的记载。他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他的诗集也鲜为人知。因为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中,毕竟翰林太多了,知府太多了,诗人也太多了,王凤池的学名、官名和诗名既上不了电视剧,也进不了"百家讲坛",他无法让后人去追逐。但是让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一个世纪之后,他的浅绛彩瓷作却让他声名鹊起,他的名字与当年在景德镇画浅绛彩瓷的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并列在一起,成为晚清"浅  相似文献   
109.
"翰林院印"与四库进呈本真伪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页正中上方钤有“翰林院印”是判定四库进呈本的主要标志之一,鉴于四库进呈本的珍贵价值,曾有书商仿制假印,鱼目混珠,以图谋利。本文首次揭示了鉴定“翰林院印”真伪的办法,并在文末总结了判明四库进呈本及四库底本的四个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湖南军阀谭延闿,字祖庵,湖南茶陵人.1880年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其父谭钟麟曾任浙江巡抚.谭延闿系光绪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1909)被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当孙中山在进行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活动时,谭却在极力维护其封建统治,主张君主立宪,改组内阁.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的封建统治即将倾塌,他才转而趋附革命,被举为湖南民政长.不久他又杀害了革命党人、湖南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取而代之,当上了湖南都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