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2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起梅光迪,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胡适、吴宓、陈寅恪、汤用彤等,大家则非常熟悉,而事实上,这些人都是梅光迪的同学或朋友,他们处在同一个时代,都是有名的国学大师、学派代表人物. 1909年,梅光笛在胡绍庭的介绍下认识了胡适,当时他们都只有19岁,血气方刚,胸怀大志.两人一见如故,相交甚欢,常有书信往来,要么探讨一些复兴古学、孔教、文学革命的话题,要么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知不觉,他们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学术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文言与白话”.  相似文献   
992.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学术一部重要的典籍,从围绕此书的讨论可以看出傅斯年对胡适真正尊为师的情谊;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胡适傅斯年之间的交谊点滴,更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两人互相引为知己、学术上互为砥砺的真情厚意。  相似文献   
993.
胡适1917年提倡"文学革命",1919年提出"整理国故",其反封建旧文化的思想是始终如一的,目的是"输入学理,再造文明."  相似文献   
994.
妇女解放思潮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影响是深远的.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呐喊者和鼓吹者,对妇女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刻论述.但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冲突,使得胡适在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时,却选择了传统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995.
吴颖 《文教资料》2007,3(9):48-50
文言文在中国已经历经千年之久而盛衰不绝,但却在五四时期,成为了胡适等现代文人的攻击目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白话诗运动,其原因就在于:封建王朝的倒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知识分子依靠文言进身仕途的出路,而处于平民地位的现代知识分子之所以采取反文言、倡白话颠覆传统的激进姿态,实际上只是其实现重新介入社会政治,夺回时代主流话语权,实现自身价值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996.
胡适于1946-1948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通过改组图书馆组织机构、提高图书馆地位,重视使用图书馆人才、酝酿创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注重藏书建设、强调图书开放利用,为发展近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7.
西学东渐以前,中国的发展遵循的是一种在传统中求变革的模式。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潮的冲击,迫使中国思想界发生了飓风度卷般的转变,不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还是激进主义,其目标指向是共同的-即要使中国走现现代化发展之路。在这一时期的探索中,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在大众平民阶层确立了威信,通过以实证为中介,对西方实验主义以及中国清代朴学方法的融通,使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验主义方法成为当时众所周知的科学方法。但在胡适的实验主义哲学框架中,一方面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和清代朴学的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西潮的冲击下,日益显示出不适应时代发展滞后性。因此,胡适的思想底蕴中蕴含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撞击,这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的双重情结上。  相似文献   
998.
易卜生是"五四"时期,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位外国作家。胡适先生,是"易卜生主义"的大力提倡者。在他看来,"易卜生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写实主义",二是"健全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999.
杨国良君著“胡适的精神之旅”,从形式上或从方法上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摆出来”,例如,把“胡适精神形成的轨迹”摆出来,因而事实陈述极尽简明之能事,有时几乎就是一行一事地陈列,绝少大段议论,严守点到为止。大概是作者抱定宗旨“让胡适自我呈现”吧。  相似文献   
1000.
胡适与大学     
杨庆辰 《教书育人》2002,(22):48-48
胡适72年的人生差不多有一半岁月是在大学里度过的。他在中国学习、工作过的学校有中国公学和北京大学,在美国则有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他读过从学士到博士的各级学位,也担任过从教授、教务长到校长的各级职务,应该说他对大学是有发言权的。浓重的大学情结横亘胡适胸中,可谓终生不变。1915年,胡适25岁,在这年2月20日、21日的日记中他感情激越地写道:“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美国)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嗟夫。世安可容无大学之四百万方里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