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粤东北兴宁与连平忠信盛行的元宵"吊灯"习俗,以各姓氏在宗祠内举行隆重仪式悬挂竹制纸质的五彩花灯为核心。客家花灯的制作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具有特定的季节性和家族内师徒传承的特征。客家宗祠内举行的"吊灯"仪式,以追求热闹和展示宗族实力为目标,间接带动了客家花灯的竞争性消费,促使这项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地方政府顺应旅游市场开拓的需要,积极推动客家花灯与"吊灯"习俗的申遗工作并获得成功。民营企业抓住客家"吊灯"习俗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主题文化产业园区,推动了客家花灯产品的创意开发。粤东北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活态传承与自媒体时代"吊灯"习俗的广泛传播,正在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机制。  相似文献   
32.
花灯是贵州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属性,集祭祀、歌舞、纸扎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表演、音乐、舞蹈等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本土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3.
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围绕秦淮花灯艺术引进小学中高年段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课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操作?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感受花灯的艺术价值?"等问题的解决。通过花灯教学中学生的欣赏、讨论、制作,体会花灯的乐趣,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34.
学校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鲜活和最重要的载体。针对当前非遗教育教学活动与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研究者以忠信花灯为例,探索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构建一体化传承模式,通过美术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5.
活动过程: 1.引发讨论 指导语:你见过哪些漂亮的花灯? (评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与回忆.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花灯的讯息,积累有关花灯的表象经验.)  相似文献   
36.
傅冬花 《文教资料》2010,(12):65-66
客家花灯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造型艺术,寄寓着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它不仅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整盏花灯色彩艳丽、层次分明,除精湛的工艺外,用色也颇具特点。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用色特点。  相似文献   
37.
《学生之友(小学版)》2009,(13):F0004-F0004
过程简介: 自2009年3月4日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教研新视野”的专题讲座开始,“童限观传统·花灯闹清明”综合实践活动就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38.
麻阳花灯是湖南省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剧种。它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盘古文化、盘瓠文化、蚩尤文化、巫傩文化中歌舞戏剧等古代艺术文化根基。正是这深厚根基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奠定了麻阳花灯形成发展的厚实基础,形成了欢快豪放、阳刚粗犷、神奇神秘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9.
从小就帮父亲扎花灯我今年76岁,武义县桐琴镇东皋村人。扎花灯花轿的手艺是我从小跟父亲学的。我父亲程德贵,是农村花灯艺人,制灯制轿有一手。13岁开始,我就给父亲做帮手,动手学扎花灯。小时候我就喜爱画画,记性也好,花灯一看就会做。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拜师学艺,但通过不停的看、不停的摸索,二十来岁时,就掌握了学扎花灯的看家本领,能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龙灯、人物灯……做的灯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演戏经历让我受益匪浅1954年,18岁的我就进了村里的业余剧团,开始"跑龙  相似文献   
40.
武义花灯花轿,起源于大宋皇室,流行在草根民间。据武义县桐琴镇《赵宅村志》记载,宋魏王赵廷美第七代孙赵保仪,于建炎元年(1127)护驾南下来到临安,后又于绍兴元年(1131)迁到武义桐琴定居。当时,桐琴一带节日时兴"迎龙灯、耍狮子、叠罗汉"等民俗娱乐活动。见多识广,心灵手巧的赵氏后人就大显身手,动手扎制花灯,并在正月十二迎"七鲜灯",二月里迎"人物灯"。此后,聪明的桐琴人将花灯与这一带盛行的花轿表演揉合,形成了花灯花轿这一特色鲜明的喜庆表演项目。武义花灯花轿再现了结婚迎娶的喜庆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