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春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的春节是指从农历腊月初八的腊祭到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这期间贴春联、放爆竹、张灯结彩一派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其中元宵节的彩灯堪称一景。彩灯,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喜庆的红灯笼,欢度节日。至此,灯笼就成为老百姓节日庆典的象征,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彩灯艺术。中国彩灯制作技艺综合了绘画、剪纸、纸扎、缝纫  相似文献   
82.
花灯寨”作为开发民族文化品牌的民营经济实体.在自身品牌定位、发展及外部融资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实际的支持。  相似文献   
83.
秀山花灯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谐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它是一种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和民间纸扎工艺以及民俗礼仪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跳花灯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跳团团”、“门斗转”(男围女),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是跳花灯得以形成的原始基因,也是跳花灯的原始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4.
滇南彝族花灯已经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表演有其特定程式、角色和场域;该舞蹈按照道具的不同可分为扇子舞、花鞭舞、花鼓舞、纸马舞以及性格舞;舞蹈主要在节庆和红白喜事中发生。其舞蹈传承一方面以师徒制进行,另一方面被专业院团吸收,并以戏剧创作手法进行演出。目前彝族花灯存在着内容陈旧和保护不完善等发展困境,文章通过对彝族花灯起源、本体形态以及现状问题等方面的梳理,期望可以对彝族花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5.
红塔区。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的故乡,人才辈出,誉满天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一枝红杏出墙来,她就是彝族女剧作家普凤坤。  相似文献   
86.
上元花灯     
罗珺 《寻根》2002,(1):17-19
公元705年农历正月望日,长安城里举行了一场诗会。诗会的题目是京城当晚佳节。吏部员外郎郭利贞的诗作被大家推为佳作:“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惟愁晓,周游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  相似文献   
87.
“秀山花灯”是渝东南少数民族保持迄今的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她的独特在于祭礼活动与民间歌舞等综合为一体的原生态。她蕴涵着区域民族认同的文化观念和人文意识,体现出这种土、苗、汉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的特殊价值。本文试图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角度,梳理其表现的艺术特征,揭示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及论说她的传承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把“秀山花灯”这朵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奇葩,以艺术的解析推荐给社会,以期引起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88.
民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民间艺人个人创新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粤东北兴宁市与连平县对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实践,表明客家宗族文化复兴带动"响丁"民俗活动产生的"竞争性消费",使得客家花灯这一民间技艺呈现活态传承的趋势,各级政府主办的"花灯节"增强民间艺人开发花灯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田野调查案例表明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力量开展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并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89.
闹元宵     
正~~  相似文献   
90.
奉化吹打     
“奉化吹打”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音乐民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统曲目有《将军得胜令》、《万花灯》、《戈Ⅱ船锣鼓》(俗称“万得划”)等,也是“浙东锣鼓”的代表性曲目。它在乐队编配上以吹管乐、丝弦乐和打击乐三者合一,乐手众多,一般为十三至十四人,多时达二十几人。基本乐器有唢呐、笛子、板胡、二胡、三弦、琵琶及锣、钹、鼓等,最大的特点是在打击乐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定律的“十面锣”。“十面锣”现已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被器乐界广泛使用,是浙江省器乐曲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