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4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3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莫言的作品中,有很多地方体现着莫言对于乡村的热爱,并且乡村成为了莫言的心灵归宿和精神的家园。因此,本文针对于“乡恋情结”在莫言作品中的诠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2.
《文学教育(上)》2010,(1):157-158
作家莫言创作4年的长篇小说《蛙》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日前,莫言在北京大学名为“历史与语言”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这部关于中国计划生育60年史的新作《蛙》。  相似文献   
973.
从文学的审美属性切入,探讨莫言小说的审美取向:关注民间生存的苦难与不公,展现人性在苦难中的坚韧与变异。究其原因,过往痛苦的人生经历使他侧重展现人生的苦难景况,中外文学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性的思索影响了莫言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74.
张相宽所著《莫言小说创作与中国口头文学传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突破了诸多现有莫言研究成果的拘囿与盲区。专著在本土性与世界性视域下,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聚焦莫言小说创作对中国口头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莫言小说中所插入的民间故事、说书、民谣、小戏、俗谚俚语的审美特征和叙事功能进行了深入论述,对中国当代小说如何在世界性视域下保持民族性,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75.
《枯河》是莫言1985年进入创作转型期后反思儿童生存困境的又一力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儿童形象——小虎。“孤独”的内在特征体现在小虎身体与话语的悖反关系上,并外显于“痴”的属性上,“痴”在本质上预示了一种对社会的反抗。“孤独”的性格特征是由于与成人认知世界的标准不同造成的。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正是这一“孤独”的性格特征使小虎在变异的家庭伦理、人际伦理和政治伦理之下陷入个人生存的困境,从而揭示了激烈变革的社会中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