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学文化建设应体现在对高校内涵的认识和把握上,体现在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治学态度和学科水平上,体现在学生群体的求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上.文章以西南联大为例,剖析大学应有的大学文化,及其展示的文化魅力,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是所有优秀传统的积淀、凝练和发扬,综合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102.
西南联大学术文化繁荣,具有崇尚自由的学术理念、遵循严谨的学术规范、追求一流的学术目标与注重宽容的学术氛围等特征。但其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也存在三个层面的冲突,即"国家意志"与"大学使命"的分歧,"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矛盾,"政府人员"与"学术人员"的冲突。西南联大通过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民主的管理制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调适两种文化的冲突。这些对于我们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3.
西南联大数学名师的"治学经验之谈"及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西南联大是一所名师云集的高等学府,为我国培育出了许多英才,被海内外人士喻为“藏龙卧虎”之地.西南联大数学系的“数学三杰”——华罗庚、许宝禄、陈省身3位教授,以及后起之秀钟开莱先生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华罗庚先生讲课的主要特点是,他总是尽力把题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强调搞学问必须有“看家工夫”;强调“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陈省身先生强调“数学为的是简单性”.许宝禄和钟开莱先生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直观地理解数学”,主张要把数学定理及其证明的“原始思想”告知学生.所获得的教益:认识到追求简单规律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研究数学的目标和兴趣出发点;学会使用直观、联想去理解数学并籍此去发现问题,提出可以研究的题材;学会了重视“特例分析”、数学概括和抽象方法;向华罗庚、许宝禄先生学到了“不怕计算”和“乐于计算”的习惯并乐于从计算中发现规律和提炼一般性公式.  相似文献   
104.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他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但并不去翻阅很多参考书。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阿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105.
106.
付延  刘京京 《教育评论》2022,(10):155-162
学术休假制度于清华大学而言是一项具有多重价值的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抗战高校内迁后,清华大学对学术休假制度的艰难扶持更有其特殊意义。民国时期特别是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在学校与教师互动中几经发展变迁,在迁校期间短暂停滞后又恢复实施。清华教师积极行使学术休假权利,利用假期从事学术事业,调整个人生活,在颠沛流离中享受学问之乐。在全面抗战中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维系了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与联系,而且有裨于学校教学和研究工作,亦有服务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田正平 《教育研究》2020,41(1):50-60
郑天挺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作为一名学者,他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著名学府,长期从事大学行政管理工作。读《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在学术上有深厚造诣和远大追求的学者的高尚人格和操守。他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有担当;他宽厚待人、恕以及人,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服务。他严于律己,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洁身自好,不为名利所累,不因穷困而变易操守。郑天挺是亲身经历了五四运动精神洗礼的那一代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在他身上激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主、进步的追求,与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他衡量是非、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救亡图存的壮举,强烈的家国情怀,是支撑郑天挺牺牲一己、努力工作,为学校发展、为维护祖国文化所有付出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8.
西南联大,文学突出的反映了文人莘莘学子八年岁月中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西南联大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紧贴时代脉搏"做一些论述。西南联大文人既坚持文学的独立风格,"又不拒绝对生活现实的介入",紧贴时代脉搏,关注战争,关注现实生活,透出了反抗的亮点。  相似文献   
109.
陈平原 《成才之路》2009,(12):92-92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文学”如何“教育”》。提及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先生的名言:“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对于许多从小做着作家梦,经由无数“考场征战”方才进入北大念书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当头一棒。可这话。西南联大时期,曾任中文系主任的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如何理解这句很让人丧气的“名言”。我的解读是:作家需要文学修养,但个人的天赋才情以及生活经验。或许更为关键。古往今来的大作家,  相似文献   
110.
笔者从浅析西南联大三个主要职能处室之一的训导处入手,追溯、了解西南联大训导处的相关工作,以求获得其历史研究价值,并对当下高校学生工作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