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西学东渐有着重要的联系,但由此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西学东渐的一部分,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来看,它是关于人类解放和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这和任何别的为着某一个阶级的理论和学说有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和阶级解放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一点显然不是“西学东渐”所能达及的。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52.
中学生都熟悉上网,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历史的奥妙。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第21课 西学东渐》的教学为例子,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3.
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逐渐进入近代化,并经历了从“公共图书馆运动”到“新图书馆运动”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向近代图书馆文化的转变。在特性上从私有、封闭、专享,向公共、公开、共享转变,“图书馆”一词就是在此时产生。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容闳回忆录——《西学东渐记》切入,描述了西方世界对近代中国社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其中以教会传教士为先锋。对于落后的事实,中国官方与民间、沿海与内陆的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历史合力的作用下的西学东渐逐步成为时代潮流,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55.
西学东渐”始于17世纪,它掀起中国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高潮。明末清初西学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清初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和保守,西学传入的规模和内容均不及前期。从比较中看出,文化融合的先决条件在于对其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56.
1872年8月,清政府决定派遣幼童至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开我国公费留学之先河。容闳 主持其事,历时九年。  相似文献   
57.
中国近代是一个大转折、大变革的时期,根据社会变革和革命的需要,各种西方学说被纷纷引入进来。其中,进化论一传入立刻被用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前进、发展问题。在中国传统变易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进化论历史观,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传入中国后,适合于说明中国的国情,也易于接受。由于进化论满足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国近代思想家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探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进化论在近代中国起到了划时代的伟大作用,在中国传统变易史观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王颖 《兰台世界》2012,(18):14-15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都在以不同程度、不同维度、不同方式进行着。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9.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西学东渐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它并不泛指历史上一切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友好交往和思想文化交流,而是特指明末清初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制度以及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在中华民族的特定生存际遇中,这一事件决定性地重塑了中国文化心态,国粹派和西化派的分化对垒及其对待外来文化的偏执态度,令汉唐以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难觅影踪,其不思"会通"的致命缺陷对当下中国文化重建的警示意义尤为重要。就文化的形态和价值而言,"西学"对于非西方国家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作为特殊文化形态,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二者独立而互补。因而,"会通超胜"理应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当然之道。  相似文献   
60.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西学东渐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它并不泛指历史上一切中西之间的贸易往来、友好交往和思想文化交流,而是特指明末清初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器物制度以及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在中华民族的特定生存际遇中,这一事件决定性地重塑了中国文化心态,国粹派和西化派的分化对垒及其对待外来文化的偏执态度,令汉唐以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难觅影踪,其不思"会通"的致命缺陷对当下中国文化重建的警示意义尤为重要。就文化的形态和价值而言,"西学"对于非西方国家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作为特殊文化形态,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二者独立而互补。因而,"会通超胜"理应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当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