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科举制度废弃后,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中国传统经典书籍与人们的生活愈行愈远。在五四运动前后,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和白话文的推行,自中小学生开始,举国上下大都不把中国传统经典作为主要读物了。曾经甚  相似文献   
82.
容闳是"留学生之父"。本文通过解读《西学东渐记》,指出其爱国思想内容是西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抵抗外侮;其爱国思想特征是真诚的、实践的、与时俱进的。在留学教育发展的今天,容闳爱国思想尤需提倡。  相似文献   
83.
近代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开始对外在的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并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天下”观的“世界”观。西方文明的冲击、知识精英们的思想转型、西学东渐的影响以及外国语学堂的教育传播都为近代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互动搭建了桥梁,并促进了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4.
16、17世纪,中西传统技术开始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传统技术朝着“技艺”的方向发展,而西方传统技术则与近代科学越走越近,并最终于18世纪中叶相结合,促成了近代工程学的诞生。与近代大多数学科门类一样,西方工程学知识与技术通过来华传教士逐渐传入中国,吸引了中国本土知识分子的注意。实际上,早在近代工程学诞生以前的晚明时期,中西传统“工程”技术之间就有过短暂接触,以王征为代表的少数文士已经开始关注西方“工程”知识与技术,并留下了《奇器图说》这样的重要译著。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时的中西“工程”交往,范围不大,效果也并不理想。晚清时期,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西方近代工程学知识与技术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吸引了大批中国本土知识分子投身其中,形成了大量与工程学相关的译著和著作。得益于此,近代工程学教育也逐步兴起,本土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代西方工程学知识与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工程学的发端,成为对近代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在传播学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引进路径,而且批判学派内部不同理论范式的引进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本文拟对照经验学派的西学东渐史讨论批判学派的引入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为批判学派的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萧萐父先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侯外庐等前辈学人重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传统,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颇具特色的"明清启蒙"学术史观,蜚声海内外.但本文的主旨不在陈述萧先生"明清启蒙"学术史观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对萧先生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一主题诸多成果的耙梳整理,既见其前后相承、一以贯之的精旨,更见其从初始萌发到逐渐形成,再到臻于完善的演进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明清启蒙"学术思想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它对于人们深入思索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并借以烛见萧先生"千淘万漉"、"吹尽狂沙"的学术执着与追求真理的热忱.  相似文献   
87.
在近代科学大规模东传过程中,西方科学小说也被翻译过来,并带动了国内科学小说的创作.而近代传入的西方科学成为晚清科学小说家进行翻译与创作的科学知识资源库.反过来,晚清科学小说翻译与创作又成为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个新途径.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晚清科学小说记载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8.
在整个世界大化的发展进程中,各子系统之间常常不同步也不均衡,正是这种不同步与不均衡导致了系统间与系统内的交流与碰撞,16世纪以后,中国的化体系而旷整个世界大学化的全面挑战,因而不得不通过长期的痛苦的心理调适和思想转轨,才能最终完成更新观念,改造落后而顽固的传统化。五四新化运动引入“西学”以改造“中学”,从西方化中寻求民族化的新出路,已成为新化传播们的共同方面和一致行动,传统化的权威至此已彻底动摇,有人甚至公开主张“全盘西化”。鲁迅代表着中国民族化的方向,他的“别求新声于异邦”,实际上成了五四新化运动的一个根本的化选择原则,西方的化体系由此渐渐全面侵入中国化的机体。  相似文献   
89.
利码窦,明清之际来华的一位耶稣会传教士。他在华期间改变以往传教士的传教策略,利用西学作为效门砖,客观上对西学东浙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评价这一问题时,既要把西学东浙与殖民掠夺下的“化侵略”区分开来,又要看到利氏的保守性和所传西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0.
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向近代慈善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