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陆机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 ,而入洛后受中原玄风影响 ,其思想和作品中又有明显的玄学色彩。陆机的玄学思想不仅受王弼的影响 ,得以突飞猛进 ,而且在北方士人清谈氛围的浸染下 ,陆氏易学与魏晋玄学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玄学思想来看 ,陆机也是时代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02.
论张华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晋太康时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人品与品,历来褒贬纷纭,令人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应该在广泛清理原始献的基础上,将“潘陆张左”以及傅玄、张华、挚虞等作为一个较大的人群落加以综合研究,同时从政治斗争、化思潮、士人交游等多方面作往来穿梭般的立体考察,于 复杂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中认识一个作家的人生,并评价其人格。遵循这一思路,可以勾勒出张华的人生道路与人格精神:一、起自寒微,涅而不缁;二、才奇勋,名高望重;三、亦儒亦道、弥缝补阙。  相似文献   
103.
正"悼亡",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悼亡诗一般特指丈夫悼念亡妻的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抒发的是面对亲人离世的那份无可奈何的伤怀之情。西晋文学家潘岳最早以"悼亡"为名来写诗,他的妻子杨氏死后,他曾作悼亡诗三首,深情令人动容,后来的人们就以"悼亡"作为专名来表示悼念逝去的妻子。悼亡诗,作为抚存哀思、感今怀昔的诗,其内  相似文献   
104.
王祥,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书圣”王羲之曾祖父王览的同父异母兄。《晋书》里,王祥的名字排在晋朝众臣列传第一,可见他地位的崇高。  相似文献   
105.
崇尚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经过商周以来的长期积淀,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己逐渐完成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晋京师的洛阳太学里,破天荒地设立了"书博士"来专门传授书法艺术。论文谨就西晋太学"书博士"的设立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06.
王衍缺少的不是才气,而是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从古到今,一个人缺少了责任的筋骨,不仅不能行走于世,而且终将为世人所唾弃。  相似文献   
107.
陈祚明的西晋诗歌批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总的来说,他对西晋诗歌的创作成就及艺术特色多有肯定,这与自中唐以来一直持续的、特别是明代七子派的否定批评颇为不同,既在清初的西晋诗歌批评中具有一定的特色,且在西晋诗歌批评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8.
西晋人王衍,天生一派名士的风采,他长相俊美,才华出众,外表安详文雅,又颇有风骨。14岁时,有一次在京城去拜访仆射羊祜,侃侃而谈,没有丝毫谦卑屈下的表情,让人看了都暗暗称奇。朝中权势最炙手可热的贵戚杨骏听说了,便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偏就看不上杨骏的为人,深以结交他这样的人为耻,  相似文献   
109.
关于西晋建立的时间,人教社2001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及以前诸版本都作265年,查辞书及大学通行教材(如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也无一例外作265年。但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却改为266年,而与之配套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仍然作265年。对新旧版本的变化及新版  相似文献   
110.
晋灭吴战争的决策探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炎篡位立晋,没有急于按先父当初的设想匆忙伐吴。原因有四:一是政治上尚未协调好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二是经济上“府库不充”,国力脆弱;三是优越的地理形势因蜀新平而难以利用;四是西北边疆局势的制约。面对不利因素,晋武帝司马炎采取安边抚民、造船练兵等措施,国力大为增强,遂颁诏伐吴,不期二月而获全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