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人们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思维常常"从同一来源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也就是说思维的触角朝着多种方向延伸,以求获得多种多样的信息,这种呈散射型的思维方式就叫做"求异思维"。它的特点是灵敏、迅速、流畅、思路开阔,它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人的思路摆脱旧的联系,克服心理定势,跳出"常识"框框,以前所未有的新  相似文献   
12.
张英 《宁夏教育》2011,(12):47-47
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是我们穷尽一生也难以阅读领会完全的,而选人教科书中的几十篇文章更是九牛一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愿望。教师的有效教学是课堂中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在课外获取更多更精的知识。因此,四十分钟其实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常态下有效课堂的基础。“学会倾听”能使孩子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同时也能使倾听者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遇到问题能找出不同的解决策略,或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在习题教学中,一道题解决了,并不等于对此题的研究就结束了,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并对习题结论进行探索、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举一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亦被称为高考“第六科”。可以说,胜作文者不一定完胜高考,但是作文失利,必将影响高考全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材料作文的能力和水平,突出作文能力提升的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三语文教师应该备好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指导学生读诗,不仅对读懂诗歌本身非常重要,对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文艺 《武当》2006,(5):32-33
实战中,面临对手凶猛的进攻, 有的人会惊慌失措,防守与躲闪不得法而连遭重击。其实,我们面对对手的进攻,首先一定要镇定,对于对手的进攻路线、意图、方式方法等, 直观精确地作出判断,同时进行打防合一,将其制服。打防合一,不仅能遏制敌方的汹汹气势,也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考试能答对题是"锦",若能做到规范化答题,那便是锦上添花,能让你的分数"更上一层楼".为了帮助大家在高考中做到规范化答题,我们以物理为例进行分析,望能对大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陈斌 《教学月刊》2010,(7):27-29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要让物理思维的花朵在学生心田绚丽绽放,需要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通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巧释疑点来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来促使信息增殖,思维发散,进而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九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总结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为学好数学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