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强劲 《成长》2006,(5):17-18
木子教授是大三那年给我们讲训诂学的先生,姓李。听他的课,你不用带笔.但得洗耳恭听,他的课多是闲言碎语,突然就会即兴来一联,摇头晃脑沉醉上半天。这时,你就得高度警惕,最好能将那两行文字抄下来。因为,他在擦黑板的时候,会边擦一边说:“这个说不定会出现在期末考的卷子里。”  相似文献   
12.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许慎,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字研究著作。其生平事迹等史书上记载不甚详明,后学者看法有异。  相似文献   
13.
汪磊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3):36-38,4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试图对”辅车相依”一语中的“辅”、“车”做出更加合孚原文和逻辑的解释,认为“辅”、“车”的意义都应同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伯元先生24岁即受林损公铎先生侄辈景伊先生推荐,受聘为东吴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担任声韵学一门课程教学,为当时台湾各大学中最年轻的讲师.至65岁在台湾师范大学届龄退休,有40余年的教学资历.伯元先生授课相当认真,对讲课内容可以用"巨细靡遗、一丝不苟"来形容教学态度,加以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常让听课学生沐浴春风,如醉如痴,难怪伯元先生在各校讲授声韵学课程时,都是座无虚席,有些班级课堂外也站着许多慕名而来的各校旁听生或社会人士,某年台湾新闻媒体票选"校园十大名教授"的活动,伯元先生荣膺榜中,绝非虚名.  相似文献   
16.
训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学问。长期以来,它附属于古代经籍,直到近代才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黄侃所撰《训诂学讲词》即是其标志。此后,众多学时断时续地对此作理论的掘进与提升,为构筑训诂学的学科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赵苇杭 《学语文》2008,(1):44-44
反训是个训诂学术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有些词在古代含有正反两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古代诗文中有些词语需要反训,即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否则就会导致对整句话乃至整首诗理解的偏差甚至错误,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旨趣也会变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各项研究中,笔记研究似乎显得比较冷清,尽管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笔记文献的价值,但是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肆力于此取得较大成就的学者却屈指可数。本文对钱大昕的《十架斋养新录》这一具有史料性和学术性的笔记从训诂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对其中钱大昕总结的关于训诂学的观点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9.
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共二十三卷,是先生的读书随笔札记之一,属于具有学术性的笔记范畴。截至现在,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书进行过研究,但是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人却为数不多。有鉴于此,本文试对钱大昕的《十架斋养新录》这一具有史料性和学术性的笔记从训诂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对其中先生所运用的训诂学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董志翘教授近40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训诂学及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研究与教学研究对象包括传世中土文献、敦煌文书、汉译佛典、禅宗语录以及外国人的汉文典籍研究方法注重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的结合所作工作涉及汉语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