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26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传统训诂学要想在当今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转型与重构。首先,需要明确训诂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重构后的现代训诂学当是一门具有独特学科品质的、既保持传统精华又富有时代人文精神的古汉语语义解释学。  相似文献   
62.
训诂学初稿》(修订版)是一部广泛流传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虽然经过修订再版,但还是有些疏漏之处。这些疏漏主要表现在文本校释、理据自足、新成果吸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3.
清代是我国语言学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不论是文字、古音、还是训诂,较之前几代都有很大发展,呈现出全盛的态势。本文试从以上三方面入手,对清代语言学的发端、发展、尾声进行一个历时的梳理,另外,对清代语言学如此繁盛的原因也进行了探究,期望能对清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64.
周泉芳 《考试周刊》2009,(11):61-62
就训诂而言。文言词汇的大量积累是必要的,而且积累得越多越好。古往今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训诂学专家,他们的这种严谨的求知精神和钻研精神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65.
15年前,在中国大陆,一些富有人文关怀而且眼光较为敏锐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探讨并创立中国解释学的问题。经过越来越多学者的共同努力,终于促使解释学在中国学界渐渐“热”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而其中紧要的问题似乎应该是:如何更加深入地发掘和提炼中国古典解释学的丰富资源?如何探寻多向进路以使中国解释学的创建能够有力展开?为此,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刘继保先生的倡议和邀请之下,我们几位同道就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的意见很不成熟,但愿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学者进行新的讨论。(周光庆)  相似文献   
66.
15年前,在中国大陆,一些富有人文关怀而且眼光较为敏锐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探讨并创立中国解释学的问题。经过越来越多学者的共同努力,终于促使解释学在中国学界渐渐“热”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而其中紧要的问题似乎应该是:如何更加深入地发掘和提炼中国古典解释学的丰富资源?如何探寻多向进路以使中国解释学的创建能够有力展开?为此,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刘继保先生的倡议和邀请之下,我们几位同道就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的意见很不成熟,但愿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学者进行新的讨论。(周光庆)  相似文献   
67.
初中低年级学生存在文言文词语识记困难.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试从训诂学“音”“形”“义”三方面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提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8.
二十世纪:文化训诂学的理论省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多种学术话语并存的语境中,本系统回顾了作为一种学术探索方法的化训诂学,在现代吸取诸多学术理论营养,向着系统性、逻辑性深层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就化训诂学的多重证据法、融汇法与化还原法等三种基本方法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归纳,全面勾勒了训诂学的现代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69.
文字学、词汇学和训诂学对于本义的研究,既达成一定的共识,也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分歧。关于造意和实义的区分问题,古汉语界的认识应该说是基本一致的。关于字本义和词本义的区分问题,还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为了探求所谓比字本义更早的词本义,有些学者往往不顾字形,尤其是古文字字形,陷入了本义研究的误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说文》,同时又要尽可能利用古文字学的成果,离开本字讲本义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70.
三十多年前,我在湖南湘潭读初中,教语文的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欧阳觉吾先生,清奇俊逸,谈吐儒雅,文章写得漂亮,旧体诗词的写作功夫尤深;而且讲课深入浅出.趣味良多。可以说,他是我文学创作的最早启蒙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