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诗坛八病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五四”、“文革”、“开放”等三次反传统的猛烈冲击,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用的好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孔子曾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自居易曾主张“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现在的状况则是:  相似文献   
52.
在康熙诗坛,宋荦尝一度与王渔洋并称诗坛盟主,声誉颇。然其诗史地位却难以从创作认知,而是主要体现于他对“江左十五子”诗歌集群的建设。“江左十五子”是考察清初诗坛向清中叶诗坛过渡的一个关键性诗歌群体,由他们与宋荦共同推扬的创作风气从正负两方面对清中叶诗坛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3.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54.
2006年11月11日,参加“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的部分专家,在安庆师范学院就丁放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的长篇论文《唐玄宗与盛唐诗坛———以其崇尚道家与道教为中心》进行学术研讨。安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汪青松教授,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  相似文献   
55.
陈文述确为《乾嘉诗坛点将录》主创之一。据新出的《舒位年谱》,推定《乾嘉诗坛点将录》的成书时间应为嘉庆二十年八月至十月间。  相似文献   
56.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当代诗坛流派林立,纷争不断,热闹非凡。进入90年代,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两大流派阵营,它们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在价值立场上相生相克并形成两股对抗力量。“知识分子写作”强调的是“智性”以及一种自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民间写作”强调本土经验与叙述的客观化,注重语言的口语化,  相似文献   
57.
"七月诗派"作为一个在腥风血雨的严峻现实中崛起的高歌救亡的诗歌流派,这些诗人们在抗战炮声响起之后分别在根据地、敌后、国统区从事着民族的解放运动.由于当时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使得一部分"七月派"诗人先后驻足于桂林.他们在桂林的诗歌创作及活动,极大地繁荣了抗战时期的桂林诗坛,声援了全国的抗战斗争.  相似文献   
58.
“看一个人是否是大师.先看他是怎么死的”,这个说法乍一看,似乎是一种调侃。死是每个个体的选择,充满着偶然性和必然性.就凭一个死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吗?然而再仔细一揣摩,这里颇有意味。生与死,是人的两极。人来到这世上.最初是被动的.所以人们就希望对死能自我把握。那些天才、精英、大师等主动选择它.肯定是经过了严肃的思考的,那么这时的“死”也就是另一种生了。  相似文献   
59.
王昌龄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研究者对其因何种诗体成名存在争议。本文将立足于王昌龄现存作品和时人对其诗歌的评价,从诗歌创作、传播方式、读者接受三个环节,结合王昌龄的赠人诗、盛唐诗选本选王昌龄诗、王昌龄被选入歌词的诗和当时的诗坛风气、雅俗观念及王昌龄诗歌理论两大部分六个方面来探寻其获得诗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0.
提起陕西诗人远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远村在一年之内接连出版了三部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牧友》百万读者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同时,他的作品被译至海外,从而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时隔十多年后,诗人远村在做总编之余,出版了几部散文集后推出第四本诗集《浮土与苍生》,再次引起诗坛的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