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2篇
科学研究   49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1.
视觉诗的多模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诗是通过文字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意蕴的诗歌形式.本文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基础之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视觉诗作多方面的功能解读,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视觉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
教师话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灵魂。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高三教师话语量、学生话语量以及教师课堂提问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进而分析、讨论了目前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现状:教师话语占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的状况在重点中学正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3.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如何让学生从单调的词汇学习变为多样化的词汇学习,从而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是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多模态话语分析对单词教学的重要性,论述多模态话语分析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翻转课堂的理念及其优势,着重研究了多模态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认为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将多模态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在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及物性、情态和互文性这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谷歌关闭中国大陆网站的不同报道,揭示新闻记者如何通过操控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又与各自政府的观点立场一致,指出不同的机构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决定着同一新闻事件会有不同的报道方式,呼吁广大读者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经济类新闻语篇。  相似文献   
76.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各国媒体高度关注,进行了大篇幅的集中报道。这些新闻语篇与社会现实,尤其是与政治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中外5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有关APEC会议的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结合新闻业务和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对报道的版面布局、主题设定、话语结构、用词特点、情感倾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新闻语篇作者的隐含观点,揭示新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探索其对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常江  杨奇光 《新闻界》2015,(3):13-18,45
本文使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发生的三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编译事故——中央电视台马航报道的错译、澎湃新闻对《经济学人》的"选择性翻译"以及新浪网对《外交家》杂志的误译——进行文本分析,尝试探索编译者在二次编码的过程中由于翻译失误而改变事件原有意义的机制,并阐明编译失范引发公众的对抗式解码的现象对于提升新闻编译专业水准、探索全行业操作规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艾阳阳 《考试周刊》2011,(13):42-42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9.
结合话语分析理论,对2012年-2018年东莞本地英文媒体《今日东莞》和国家级英文媒体《中国日报》关于东莞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两家媒体在新闻标题、标题高频词和关键词修饰语上反映的观点、立场上的异同,探索了东莞城市形象的话语构建现状,并对东莞构建更良好正面的城市形象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