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05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家教世界》2008,(1):51-51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三国时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112.
日本一些三国爱好者组建了一个编辑部,模拟派出记者到三国时代采访的方式,时时发回报道,编导了一出用新闻的形式报道三国史事的滑稽剧。这也是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或戏说,但很多日本人正是由此了解三国的。  相似文献   
113.
诸葛亮由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演进为古今忠臣的代表和智慧的化身。其人性色彩逐渐褪去,文化符号逐渐彰显。民族审美心理对诸葛亮的重塑使得“诸葛亮”由专有人名变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诸葛亮”具有超时空的生命力和渗透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新高考》2008,(7):86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本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7.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8.
有些学者认为《出师表)有穷兵黩武的思想,本文从认知指示范畴的感知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关系指示、语篇指示和风格指示分析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从指示范畴的各个角度分析后,本文认为不应该有这样的理解。相反《出师表)一文应该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9.
案例:在听一位老师讲公开课《草船借箭》时,她在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兴趣,进行了提问:"同学们猜猜诸葛亮当年有多大?"这下子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学生说:"23岁!"老师说低了。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120.
多看书     
记得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只写了几行,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而且写的句子也不通。放学后,老师把我留在教室里,给我辅导。我打开作文本一看,后面的评语写着赏重写三个字。看着这三个字,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