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经济数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资助,从1969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授予世界各国有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到1996年共授奖28次获奖者40人。  相似文献   
132.
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面对华尔街金融风暴发出这样的预言“全球经济衰退才刚刚开始。”被称为经济学界“黑嘴”的保罗·克鲁格曼曾准确预言过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他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意味着,金融危机之后必然是经济危机的到来,并且危机将是全球性的。  相似文献   
133.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学科交叉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诺贝尔经济学奖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原因、获得者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年龄以及作出获奖成果所属的学科范围等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的取得与他们的学科视角与学习经历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青年一代经济学家的培养和成长提供借鉴,而且有助于为大学教育及其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4.
简岩 《百科知识》2007,(2S):1-1
北京某大学的一位学者在评价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说,一些伟大的实践,可以提出积极的命题。但是,若是试图在这些命题之上,“再进一步”提出没有实践基础和实践价值也无法求证的问题,则不仅可能浪费思想,而且可能误导舆论。  相似文献   
135.
《科技创业月刊》2008,(4):10-10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日表示,次贷危机结束尚待美国房地产价格反弹,这还将需要2—3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6.
《华夏星火》2008,(Z1):30-30
在中国经济学界,能用"传奇"二字形容而决无夸大的学者,莫过于可能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他的人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事业如是,爱情亦如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介绍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关于时间一致性问题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8.
罗伯特·威廉·福格尔曾荣获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自选作品为《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显然,这是一本集大成之作,是作者心目中最有分量的一本论著。我首次读完《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这本书已近5年了。当时就有写一点评论的冲动。最近又将此书翻出,更觉得有写一点粗浅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9.
析人力资本计量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宗  方隽 《科学与管理》2005,25(2):27-29
<正>一、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关于人力资本,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两奥多·W·舒尔茨认为它"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经济收益的一种资本,是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他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人  相似文献   
140.
《美丽心灵》是一部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于2001年上映。该电影的灵感来源于由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且于1998年获得普利策奖提名的同名畅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