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极化的注重地区博弈的政治格局和气氛,地缘政治的小规模长期化的对抗性的趋势.排斥而又相生的区域集团问战略诉求。导致了博弈论重新登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领奖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2.
本书是世界第一流经济学家的代表作。书中收录了1978年到2007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得主的讲演实录。通过本书能了解这些经济学大师的经验心得,学习他们如何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选编自第四版编译后记。  相似文献   
43.
自由选择     
张琦 《全国新书目》2008,(18):22-22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自由选择》一书的主要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1980年,《自由选择》一书在美国首次出版,之后分别于1981年和1990年再版。该书出版后当年便成为畅销书,据作者估计,在美国各种版本的《自由选择》销量超过了100万  相似文献   
44.
触摸时代脉搏,关注全球的经济文化走向,了解国际间的合作发展进程是本刊开办"高端对话"栏目的宗旨。自栏目开办以来,先后有贵州电视台的《论道》栏目和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走进本栏目。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以嘉宾主持的身份走进贵州电视台演播厅,掀开大型高端对话节目——《论道》的序幕。龙永图在本次《论道》中对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李稻葵师从于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教授,中国新一代海归学者,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为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出谋划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在这次对话中,两位高端人士以独特的视角,揭开了"诺贝尔奖"——国人学术界心中百年梦想背后的故事及中国学术界如何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最强音。贵州电视台《论道》栏目分两期播出,我们对此进行了编辑整理,以飨读者。敬请大家关注"高端对话"栏目,并请各相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提供线索,以便我们把此栏目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45.
顾智恺 《知识窗》2014,(16):16-18
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E.Lundberg指出:“正是这条经济研究路线——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代表了最近几十年这个学科的发展。”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Mirrcless开玩笑说:“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家的份,不过,数学家已找到了摘取诺贝尔桂冠的途径——那就是把自己变成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46.
大量的职位空缺着,却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那么多单身男女都想结婚,但剩男剩女却越来越多;空房子多的是,想买房的人就是买不到房子……因痴迷于这些生活中让人头疼的问题,三位经济学家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47.
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但唯GDP也是万万不行的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那一天,日本内阁公布了最新的经济数据,2010年度日本名义GDP总值为54742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中国同期少4044亿美元。几乎所有的国际媒体均在数据发布后迅速发声:持续数十年日本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历  相似文献   
48.
49.
经济学奖     
《中国青年科技》2004,(1):26-27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当地时间2003年10月8日宣布,将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美国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以表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  相似文献   
50.
继纳什、泽尔滕等“博弈论”专家分享1994年和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为两位“博弈论”研究所获。如此众多的“博弈论”专家一次又一次获奖,足以证明“博弈论”在经济学和现实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