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读书的人     
现在因为有英特网,阅读常常不必通过纸质媒介。、所以有人说,买书这不是傻吗?网上什么没有,还用花那份冤枉钱!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不应该在网上,真正的读书人不可能是一个整天挂在网上的人。读书,就是读书,而不是浏览网页。即使你下载电子书,阅读效果仍然无法跟阅读纸质书籍相比。这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2.
读书与财富     
在这幅漫画中,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在一个以“大元宝”做表轴的钟表上边走边读,留下一圈脚印。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读书人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他的人生财富也随着知识的丰富而增加。知识,是无形的“大元宝”。  相似文献   
53.
"推敲"这一典故,在中国文坛上成为一段美谈,读书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认为写作时遣词造句用哪一个词最妥当,应根据文章或诗歌的意境而定,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文中对所举例子——"推敲"这一典故的评论有明显纰缪之处:误认为李凝所敲之门是寺门,由此得出"推"比"敲"好的结论。这一评论缺乏信服力。  相似文献   
54.
高考是一个与绝大多数中国读书人相关的大事,很少有哪个教育活动会长久吸引举国民众的广泛关注,很少有哪个教育活动会引发人们持续不断的争论。2007年是中国的"高考年",也是高考改革讨论最热的年份之一,从年初就开始燃起的"高考热"延烧到年末。在举国民众高度关注高考的时候,  相似文献   
55.
林春曹 《江苏教育》2008,(13):79-8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的这句话不知成了多少读书人的座右铭。我爱书,也爱读书,经史子集、中外名著类的书也曾泛读过一些.但至今仍觉愚根未除。每每回味自己所读过的书,自觉得益最多、医愚颇深的是篇不足干字的小散文——《养花》。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于1956年10月写的一篇生活随笔,最早见于《文汇报》,文章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像是清泉自然而然缓缓流出.看不到一点斧刻痕迹。但却又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大作大家的风范。老舍先生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来关切,把养花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来体味,他说:“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56.
算来身为一个读书人也已有些年头了,向以阅读为乐,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困惑、体验和教训。总结经验完全是个体的事情,但是我估计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共鸣,故而整理出几务读书的方法来,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7.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但这只是对两个人物必要的浅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内涵究竟有何差异,两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58.
郭来坪 《现代语文》2006,(11):60-60
我们读书人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不陌生,但真正能说清出其中的“三味”是指哪“三味”的却并不多。  相似文献   
59.
默读是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读书方法。当前,阅读教学中默读的弱化甚至缺失现象,造成了语教学新的失衡。理性反思默读在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默读回归,不但有助于匡正阅读教学的失衡,而且有助于造就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其意义甚至超越了语学习的范畴。  相似文献   
60.
一、为了终身读书人 1.“唯一而且最重要的”。 高度认同《朗读手册》。下面是一些深深打动我的句子及统计数据。虽然他说的是美国的事情。但本质意义上的教育问题是无国界的。吉姆·崔利斯当年所操心的,就是中国目前所遭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