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徐须实 《中国德育》2007,2(9):94-95
说来惭愧,忝为读书人,完整地通读《论语》,还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的事。学生时代也曾学过其中的部分篇章,但不知是天性愚笨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对学过的内容似乎都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旧书摊上觅得一本由毛子水先生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论语今译》,  相似文献   
62.
孔乙己从咸亨酒店喝完了酒就用手爬了出来。在经过一座石拱桥时,他突然停下来,望着滚滚的河水,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由得流下眼泪,想不到自己一个读书人,竟落得如此下场,活着这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于是,他攀上桥栏,正想往河里跳,忽然听见桥的那边有敲锣打鼓的声音。  相似文献   
63.
教师的学习     
黄影 《中学教学参考》2012,(18):104-10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国古代圣贤的生命体悟。教师是文化人,是读书人,是教书人。不读书,无法教书。只有读书,才有熊熊燃烧的思想之火。事实也正是这样,我国千百万教师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同时,始终把终身学习当作充实生命的习惯。学习是一个话题,与"四学"有关。正如《教育——财  相似文献   
64.
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养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20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智慧和力量的化身。获得过硬本领的办法之一就是不断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生存的第一要务.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幸福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65.
《孔乙己》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塑造了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形象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66.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又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勾画封建主义社会的芸芸众生相,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主人公孔乙己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67.
鲁晓敏 《今日教育》2009,(10):36-37
历史上有两副著名读书人的对联形成鲜明对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的是读书人皓首穷经.一门心事以功名钻营名利和厚禄.抛开社会责任:另一副就是悬挂在东林书院党前,由顾宪成所撰名联:  相似文献   
68.
艾芜先生的小说《山峡中》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文章记述了穷困落魄的读书人“我”误入盗贼之群的经历。“我”目睹了他们“刀尖上过日子”的惊险生活以及小黑牛悲惨死去的情形.“我”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他们的信任,顺利脱身。小说还揭示了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灵世界.表现了他们狡猾、凶残、冷酷性格背后的善良和宽容,表达了他们向往安定和平生活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69.
教育这种东西,真巧妙,正如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读书人太多,出现了—个病:“仕途臃肿”症。 学者不事生产,清谈误国,是一件严重的事。 香港之所以成功,原因也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学少,少了一种空洞的、迂腐的、颓废的、顽固的、幻想的、拘束的、苟且的、退缩的、逃避的心态。  相似文献   
70.
考试     
说起考试,恐怕无人不晓,从古至今,中国历来都是一个“考试大国”。自古就有以“八股文”为代表的科举制度,金榜题名成每个读书人的梦寐以求的事,历史上,像“范进中举”般喜极而疯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发展到现在,考试愈发成了检验现代人才能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