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68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57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倪昕 《文化学刊》2011,(4):155-157
爱国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投身革命的动力,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诠释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表现得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102.
金宝山 《收藏界》2011,(3):107-109
1500件辛亥革命首义和民国初期文物,由江苏无锡人沈良富、沈汉生父子两代人秘藏了七八十年。近年破壁公开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前,“辛亥革命文物展”在上海孙中山先生故居纪念馆揭幕,数以万计海内外人士前往参观,有人留言:“司马迁用《史记》留住了历史  相似文献   
103.
【教材分析】《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  相似文献   
104.
辛亥革命将共和的种子深植于中国,此后百年来,不管封建复辟还是专制主义或滥觞或滔天,无一不在荡秽涤流后,重新拉回到民主与共和的主流上来。正如孙中山所言,历史潮流已是不可阻挡,逆流者若不调转方向注定会被人民抛弃。辛亥革命早已远去,曾经参与其中的那些人,已经化为历史符号,虽被今人耳熟能详,但又不明就里。与此同时,很多文化精英,在各种书籍里和面向十多亿观众的电视电影里,花样百出地为帝王唱  相似文献   
105.
讲到文学典型时,别林斯基有言:“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鲁迅笔下的阿Q正是这样的人。他质朴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贱,保守而又趋时,蛮横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而“精神胜利法”更是他性格中最为突出和显著的因子,这种独特的个性正充分地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性”。所以,当《阿Q正传》一段段陆续发表的时候,有许...  相似文献   
106.
由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思政司、“党旗飘扬神州行”活动组委会联合举办的“党旗飘扬神州行——理论读物进校园”活动捐赠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主办单位将向全国700多所高校学生赠送《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图书50万册,以及《旗帜》《辛亥革命》《唱响中国》等音像制品1600套,总价值约600万元。  相似文献   
107.
项杰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1-2,12
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国外爆发了十月革命,这三大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促进作用,三者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三者的关系并分析对中共建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书痴说书     
说旧书旧书的概念,实在很宽泛,旷古久远的是,隔日黄花的也是,它们的价值悬殊高下,有版本、藏主、存量诸多因素,或贵如瑰宝,或贱如废纸。然而时局的安定或动荡,最为重要,即以苏州为例,辛亥革命时,乾嘉名人钞校本俯首可拾;抗战初期,又有大批珍本古椠散出,价  相似文献   
109.
任重 《历史档案》2005,(2):133-135
《大江报》创刊于1910年,初名《汉口大江报》和《大江白话日报》,后改名为《大江报》,翌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的机关报,编辑是文学社重要成员詹大悲和何海鸣等人。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这张报纸成了文学社鼓吹反清革命的主要舆论阵地,其“日著论攻刺时政,鼓吹革命不稍讳”,影响甚广。诚如该报总理胡石庵诗云:“大江流日夜,鼓吹功不朽。”因此颇为清政府所仇视,湖广总督瑞潋“派探索捕党人甚急,于《大江报》尤忌视”。  相似文献   
110.
由四川省政协史学习委、成都市政协史学习委、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历史学会等17个单位、团体联合举办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纪念辛亥革命和四川保路运动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下旬在四川金堂县召开。来自四川省各高等院校、科研、方志、博、档案、新闻出版机构和党政机关、史馆的120余位专家、学与研究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