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樊丽红 《阅读》2014,(39):40-41
<正>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英语俱乐部。今天来我们英语俱乐部做客的是英语王国中一对奇妙的组合:"oo"组合!首先,让我们听听它的自述吧!大家好,我是"oo"组合,很多同学都很怕看见我,他们觉得我的读音多而复杂。其实不然,今天,就让我给你们讲讲吧:  相似文献   
22.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3,(12):58-59
<正>历来江雪之诗以柳子厚二十字为逸品,而湖上雪色,逸品之文,张岱《湖心亭看雪》自无异议。论者常以二者为同调,其实,柳子《江雪》,苦地谪人之静守孤寂也;宗子《湖心亭看雪》,山河陵谷之变后,遗民痴人傲然静说往昔梦境耳  相似文献   
23.
罗兴萍 《学语文》2008,(1):19-19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作品,选入中学课本许多年了。对它的解读也是经典性的,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绘,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张斗和《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4期)。这样的理解也是紧扣文本,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现象。但面对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当今中学生,  相似文献   
24.
这篇章从六个方面讨论了一些英语中出现的非规则和语音问题。  相似文献   
25.
梁茂林 《出版史料》2011,(2):127-128
《贵州公报》于民国二年(1913年)5月12日,刊载贵阳文通书局主办华之鸿(1871~1934)的一篇讲话,这成为今天研究华之鸿出版思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6.
<正>牛津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口语,词汇量大。想学好英语,单词是基础,是奠基石,必须记牢。如何才能快而牢固地记忆单词呢?现将平时自己在学习及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共享。一、学好音标记忆单词我觉得音标就像我们的汉语拼音一样,外国人学汉语要借助汉语拼音,同样的我们学英语也要借助音标,何况英语本身就是拼音文字。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音标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会和利用字母及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非重读音节、开音节、闭音节中的发音规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陆影响很大的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论,缺少从中国启蒙内在不足,审视此启蒙所以在中国现代史遭际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一种历史命运的分析视角。而缺少从启蒙内部去看此启蒙现代史遭际的分析视角,我们会过快把现代中国启蒙遭际救亡压倒、吸收、转化这一历史大问题过分归为外缘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神宗熙宁三年(1070),二十八岁的安敦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结果未中,苏轼便赠诗于他——《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此诗首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就是说经典好书读多少遍都不多,熟读之后认真思索,自然会明白书中的真意。关于不厌百回读经典之书,我是深受其益的。几乎每年都要重读一遍自己喜欢的几本经典:《平凡的世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我觉得阅读经典好似故地重游,有熟悉的词句、意境、人物和故事,也有不同的,甚至是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9.
杨照 《高中生》2013,(13):20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我开始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自己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接触到黑塞的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美丽的青春》,第四本则是《孤独者之歌》。当时,我一本接一本地读,不知疲倦,不知厌烦。当时的我不是随便读读。  相似文献   
30.
论文通过介绍“红萝卜”的来由,结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两部外国现代派作品对莫言创作的影响,简要分析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至真、至美、至善的审美因素,指出莫言于魔幻现实主义小试牛刀,创作的《透明的红萝卜》与其诸多代表作相比,显得清新动人,稚嫩而真实,别具一格,成为莫言作品中的“小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