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32.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33.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2,(5):178-183
一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很多,但后来走上京剧舞台、展现女性优雅凄美形象的大概只有两人,一个是程派名剧《梅妃》里的江采萍;一个是梅派名剧《贵妃醉酒》里的杨玉环。同梅妃生前寂寞、死后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妃生前大红大紫、炙手可热,死后更是闹得沸反盈天,以她为核心展开的争论,至今仍在  相似文献   
34.
饶佳佳 《英语广场》2020,(36):29-31
笔者拟用刘宓庆先生著的《文化翻译论纲》里的观点,来分析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颇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长恨歌》,诗歌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这首叙事诗运用不同的意象特征来体现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感慨,因此在翻译该诗歌时应将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带入译文中,并能很好地利用文化审美表现论展现出来,进而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35.
白居易的传世名作<长恨歌>流传千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由于"恨"在现代汉语中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意思是"怨恨,仇恨",一般的选本和教材对"恨"的意思都不加以注释和说明,如<唐诗鉴赏辞典>中的一段话:"<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相似文献   
36.
《琵琶行》作于自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唐元和十一年)。唐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杀,自居易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它自问世以来,就传遍神州,与《长恨歌》一起成了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7.
王安忆的《长恨歌》叙写了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生命历程,表现出对女性社会身份的关注。本文试从女性的视角、女性的话语、女性化的审美取向三个方面来谈都市日常生活中女性主体身份的张扬。  相似文献   
38.
展现上海新时期三十年“文学巅峰”的大型文学丛书“白玉兰文学丛书”日前由东方出皈中心推出,担纲丛书主编的王安忆,在序言中首度自评其入选代表作《长恨歌》的三部曲写怍。在序言中,她这样写道,“本人写于一九九五年的长篇《长恨歌》,可说迎头赶上风潮,  相似文献   
39.
作家声音     
●迟子建说自己是小人物在中短篇小说不受市场青睐的当下,迟子建却一直坚持着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很赞同作家苏童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现在大  相似文献   
40.
性别视角是一种从性别入手审视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政治角度、民族角度和阶级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却忽视了性别这个重要而特殊的角度.文章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情爱关系为研究内容,拟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解读<长恨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