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苏轼的《前赤壁赋》依情据景,随物赋形,姿态横生,表达了他旷达的胸怀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品读之,作为历史教师,可获得这样的启示:巧妙地创设知识、思维、情意的“生成”环境,让历史教学在理性预设与实际运行中浑然一体、行云流水地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12.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相似文献   
13.
苏轼大量有关文艺的论说己深入到了意境论的各个层面。从构思时“空静’’状态下的“身与竹化”,到创作中的“随物赋形”、“传神”。直至欣赏者“眼中无障”的再创造。意境生成的全过程得到了充分而精彩的阐发。其理论价值堪称不朽。  相似文献   
14.
水者,刚、柔、坚、韧、容、浮、和、善、献兼之。刚者,水射刃物,水滴石穿;柔,水汽相生,以柔克刚;坚,巍巍冰山,坚不可摧;韧,抽刀断水水更流;容,能容万物,浑然一体;浮,载舟浮桥,水力输运;和,无微不至,随物赋形;善,恩泽四方,滋养众生;献,蹈火灭灾,献身人类;淫,狂怒奔泻,恣意泛滥,必制约之。  相似文献   
15.
散文品美     
所谓冲淡,一方面是指文字质朴、平淡,不追求辞藻的修饰,有“谈话”“随感”味;另一方面是指作者对所写的事物“随物赋形”,往往不明显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相似文献   
16.
李轶婷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42-44,70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7.
徐黎  徐燕萍 《江苏教育》2007,(12):42-43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在与水为邻的古城苏州,苏州的水随物赋形,兼容并蓄,不但滋养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可以说,在水城苏州,凡是有河的地方,就有桥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韩红梅 《语文天地》2011,(17):42-43
语文是一门集激情与兴趣为一体的学科,它可以让你喜,也可以让你悲。面对语文学生应该感受到里面风光的旖旎,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并感觉欲罢不能,这才是学生应有的境界,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笔者感受到的往往是悲哀,  相似文献   
19.
苏轼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天成”的审美取向促使作者遵循“随物赋形”的创作原则。“随物赋形”就是要艺术家尊重表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准确而又自然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特征。它以艺术形象的刻画应合乎自然为最高标准,因而随物赋形必然要求创作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0.
苏轼提出了随物赋形辞至干达平淡绚烂等诗文创作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诗文创作须遵循自身规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这些观点既是对唐宋前辈学者的继承,又对其后数百年中国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活法说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苏轼实为中国诗学活法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