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林逋之隐     
林逋的人格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体现了儒家精神的真谛,他对儒家文化的践行正是通过隐逸来完成的。林逋的隐是真正的生命、心灵之隐,那份豁达和逸致超然不凡、与众不同。在林逋眼里,文学作品不具有政治的严肃性.而是个体生命意识的承载,从其隐逸诗中可以感受到林逋恬淡旷远的襟怀和惬意潇洒的生存状态。林逋在独处和思考中安于孤独、品味孤独、静享孤独,生命追求和思想层次都提升到了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衫、整天捧读古书的古怪“才子”,心甚怪之,恨不得一见。有一天早晨打开电视一看,央视一套“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正与一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面对面”地交谈。我想,他肯定就是那位被人称为“长衫先生、国学隐士”的李里先生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庆幸自己总算有机会一睹这位“  相似文献   
13.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劳,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天,隐士决定出远门,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这位朋友很懒,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  相似文献   
14.
冰梅  蔡欣 《阅读》2011,(Z1):52-53
一唐代有个隐士名叫汪伦,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总盼着有朝一日能目睹这位名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现代社会制度逐渐确立,但中国经济和社会秩序并没有随之走向繁荣和稳定。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隐逸一直是知识界不曾间断的文化传统。先后出现了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这样的传统式隐士和张爱玲、钱锺书这样的现代式隐士。同时作为著名的作家或学者,他们在文学创作中也展现了不同的文学样式、表现内容和情感基调。前者是古典的、田园的,是小资产者对已经过去了的时代的抽象了的描摹,基调是颂扬的,但也不无感伤;后者是对超于时代的都市人性和人情的刻画,基调是反讽的,但这种反讽又带着轻度的闹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魏野是宋代的隐逸诗人,其送别诗由于浸润了诗人的气质和情怀而风采独具.独特意象的选取、别样情怀的流露、隐士形象的自我展示、苍茫和淡远意境的营造,这些构成了魏野送别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中国隐士文化作出界定和溯源的基础上,从政治特征、思想特征、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世说新语》这部"名士底教科书"中所体现的中国隐士文化的基本特征。本文将隐士文化视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知它与帝王文化及其他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国文化的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隐士和熊     
有一个没有亲属的孑然一身的人,独自住在远离城市的荒僻的森林里。虽然隐士的生活在故事里被描摹得天花乱坠,但适宜于离群索居生活的可绝不是寻常的人。无论是处在安乐或是忧患之中,人类的同情总是甜蜜的。  相似文献   
19.
严光的再塑造与宋代隐士典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重建内在精神信仰依据的社会转型,宋代需要重新建构符合时代隐逸精神要求的、新的隐士典范。由范仲淹提倡开始,确立了以严光为典范的新的隐士范型。有宋一代士大夫,虽然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却对以严光为隐士典范取得普遍共识和认同。而严光这一新的隐士典范的确立,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和参与建构了宋代对于人格、道德、气节不断强调和强化的社会普遍话语。  相似文献   
20.
博客选萃     
编者按:最近,有位自称躬耕津门的图书馆学隐士,借用"游园惊梦"的博客发表了两篇关于图书馆学和青年人怎么做学问的短札,思想睿智、感情深沉、文字老道,引来好评如潮.范并思教授不但在自己的博客上转载,而且称赞道:"喜的是见到了网络图书馆学多年难得一见的精品!这篇博文的思想深度、气量、文笔,在中国图书馆学界堪称一流……如果这封信出自30年前,肖自力写得出;如果这信出自20年前,况能富写得出,如果这封信出自10年前,黄纯元写得出."为了让更多的图书馆人欣赏到这两篇大作,特此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