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58篇
体育   198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本文全面具体的阐述了青铜器中装饰纹样对现代设计中的影响和发展,对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2.
西周青铜器因其独特的载体,保留了许多原始珍贵的文字材料,结合青铜器分期断代知识,通过对其中关于"德"内容的铭文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德"观念发展演变的足迹,为研究西周思想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3.
贺祥 《收藏》2013,(9):102-102
在甘肃民间第二届“丝路聚珍”文玩集萃交流展会上,一件铲形青铜器引来众多收藏爱好者驻足观赏。其实它是古代的铸钱模具——铜钱范。这是一件面范,上面的钱文为“大泉五十”,表明它是王莽摄政时期第一次货币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4.
马景政 《收藏界》2013,(11):49-52
若不是器物周身诗书画印的一派风雅韵致,若不是器物蕴涵里的那些深邃和厚重,单是“暖锅”二字,绝难叫人与收藏和鉴赏扯到一起。殊不知,这类三件套的瓷质器物出身并不卑微,商周青铜器里的重要礼器簋和豆,便是普通暖锅和高脚暖锅的祖先。所以,这两种器型才有簋式暖锅和豆式暖锅之称。同治光绪年间,此类器型的浅绛彩瓷器作为以陈设功能为主的时尚品,曾在官员和文人阶层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285.
张振龙 《收藏界》2013,(4):63-63
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2012年5月重装重启,面向社会开放,展品中有一枚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战国错金星秦"半两"(见图)。是泉:直径32毫米,重12克;钱文大篆拙美可人,系合范浇铸而成的饼形"半两"。  相似文献   
286.
嘉园 《集邮博览》2013,(4):31-33
在新中国邮票上,除了系统地展现了古代中国青铜器和陶瓷外,还有多种文物得到展现。在这些文物中,多数是从北京各家博物馆中选取的。通过邮票对国家顶级文物进行宣传,使人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87.
古韵 《集邮博览》2013,(6):77-77
1976年5月,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随着一件小小玉坠跃入考古队员的眼帘,一座沉寂3000余年的商代墓葬——妇好墓,以及随之出土的青铜、玉器等国宝级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88.
王志军 《收藏》2013,(3):118-119
鼎最早是中国古代烹饪食物的器皿,有金属、陶瓷等材质之分。由于还要用它盛满食物摆列在宗祠内,被赋予了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重要功能,所以坚固、美观的铜鼎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礼器。古代的王公贵族在自己的宗庙中一定要摆放象征权势和地位的不同数量的列鼎,遂有古人的"问鼎"之典;死后往往要放入一、三、五、七等不同数量的铜鼎陪葬,以  相似文献   
289.
朱凤瀚 《收藏》2013,(3):64-73
作为中国青铜器的研究者,笔者常常自问,商周青铜器究竟美在哪里呢?如果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一问题,我的感悟是,商周青铜器艺术之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在每一件堪称为艺术精品的青铜容器上,都展现了一种从表面上、从概念上看似  相似文献   
290.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方法、条件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