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804篇
科学研究   122篇
各国文化   80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断肠诗人,朱淑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历程,同时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日、饮食、服饰等各种风俗。这些风俗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又为断肠诗集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日记》2006,(2):37-37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买年货 special purchase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相似文献   
13.
有些景物属于社会风土人情方面的,如社会风俗、人情关系、生活习惯等,因而我们描写这些景物时要考虑到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一定的社会风情总是与一定的时代、地域、民族以及文化传统紧密联系的,因此,对风情景物描写能够反映时代、地域、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的工作要跟上时代,是德育工作者的生命活力所在,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在多种文化、多重风俗民情交重,甚至存在交流障碍的情况下,当好班主任就显得尤为意义非凡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老师,身在班主任岗位多年,感受颇深,在此,就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好班主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民族学或民族民俗学研究就似乎是指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民俗研究,汉族成为例外。所以,尽管有关汉族的历史、汉族风俗的书籍、研究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系统地对汉族的历史,尤其是对汉族风俗史进行研究的作寥寥无几。而由徐杰舜、周耀明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族风俗化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区永善籍学者,原西南师大教授邓子琴的《中国风俗史》和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夕文化是指七夕节产生前后的民间文化、礼仪以及七夕节的各种风俗活动等的集合体。富含着中国特有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文化因子,七夕文化中爱情的诠释烛照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世界,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意识的重要作用,给劳动人民,特别是中国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诗歌,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歌谣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是古代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歌谣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统治者之所以特别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采察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风俗重要内容的歌谣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F0003-F0003
历代有识之士皆重视民俗(风俗)文化的研究和改良。我国古老的典籍《礼记》中就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教诲;《汉书·艺文志》提出“观世风,知得失,自考正也”。“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杜甫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苏轼强调:“人之寿天在之气,国之长短在风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后,与严重的社会危机相对应,人的道德、心理与行为方式也面临着近代转型的根本任务.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个性解放思想等优秀成分的基础之上,揭露、分析了当时国人人心风俗全面堕落的种种表现及其政治、学术、社会成因,并提出了他们对理想国民性的崭新设计,这是一个集传统文化优秀成分之大成的人心风俗改造模式,是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萌芽,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它还不具备国民性改造的近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