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在当前的职业道德建设范式中,"管教式"和"说教式"各有优缺点,从理论上讲必须重构职业道德建设范式。转型社会高尚职业道德的形成和维系依赖心理契约,贯彻契约原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浙江最美现象"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些是将心理契约运用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依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我国当前职业活动中道德滑坡问题的迫切需要,只有从心理契约视角探究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52.
汉代有"献赋"的现象,其源头是先秦的"献诗"。汉人"献赋"的原因,一是"讽颂"政治,二是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汉代有人因献赋而得官,"献赋"成为唐宋"献著赐官"的渊薮,具有文学和政治的双重意义。汉代的"献赋"现象,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又影响着汉赋"讽颂"的政治功能和"尚美"的文学倾向。  相似文献   
53.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之一隅。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末,中国电视领域中的电视“湘军”迅速崛起,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毫无疑问,“湖南电视现象”这一文化品牌的勃兴决非偶然,它对加入WTO后正在逐步进入国际传媒格局中的中国电视有着诸多的启示。本文试图结合解读“湖南电视现象”,探讨中国电视未来发展的强势之路。  相似文献   
55.
苏轼父子谪居岭海时期,仿陶渊明斜川之游,写和陶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成共鸣,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相关的四首斜川诗词各异其趣。“斜川之游”对苏轼父子尤其是苏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斜川之游”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斜川之游”对了解古代文人的休闲理想和审美精神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6.
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第4-6年会产生集中破坏。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资料指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四六"破坏的主要形式和破坏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四六"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现在我们一般都把所谓"政治上进步,艺术上退步"的"何其芳现象"解释为当时政治束缚的原因。实际上除了这种政治性的解读之外,还有一些"非政治性"的解读值得关注。主要有:一,当时作家自身的人格精神方面的原因;二,当时作家丰厚的经济收入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方面的原因;三,创作时有的衰落也是文学史上常有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58.
The rich diversity among women has long challenged feminist rhetorical study to go beyond essentialism and universalism. Current feminist rhetorical study commits itself to theoretical pluralism, political inclusiveness, and the democratic values of equality for all peoples. However, th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between women and the simultaneity of oppressions has also fragmented women's identity and their social-change agenda. The essay performs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a feminist text, in which a new position of women as trickster-like figures is introduced. The essay concludes that the open and shifting locations taken by trickster-like figures warrant trickster discourse to be the dynamic, open, and radical narrative form needed for the feminist social-change agenda. As such, trickster discourse, along with trickster-like figures,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feminist praxis and theorizing.  相似文献   
59.
体育教学艺术现象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建我国体育教学艺术论新学科,首先必须深入进行专题性研究,特别是对学科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借助唯物辩证法,运用文献资料等科学方法,提出“体育教学艺术现象”新概念,揭示体育教学艺术论新学科的特殊矛盾,规定体育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因而也是理解体育教学艺术理论体系的总纲。  相似文献   
60.
本文将“余秋雨现象”点击为“云游”说、“媚俗”说、“流氓”说、“硬伤”说、“滥情”说、“帮闲”说等“六说”,对其褒贬意见分类予以述评,以认识余秋雨其人其文,窥见当今学界景况一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