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3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epistemology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by addressing the following research question: how do teachers attempt to reason about their practices and their practical knowledg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supported their practical knowledge claims using the “practical argument”. Within this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y relied on contextual grounds that call for the fact that something should or should not be “done”, rather than something is “true” or “false”. Contextual grounds, then, were found to be backed up by two significant types of warrants: moral ethos, and “what works” notion. Depending on what kind warrants they used,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was interpreted to be based on two different epistemic statuses: “practicable” knowledge and “praxi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62.
春秋初期的礼法信义,到了后期以至战国时期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士人也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辩士。时代需要智谋之徒运筹帷幄,善辩之士奔走游说。辩士身份、教养、文化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论辩风格。雄辩、诡辩和二难推理是当时较为突出的论辩方法,其论辩风格对后世语言艺术产成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3.
生态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因此,生态人类学理所当然继承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以人类社会中的各个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的单元。但生态人类学作为独立于文化人类学之外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建构既不能完全趋同于文化人类学,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生态学。在总结文化人类学与生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经验前提下,生态人类学提出了自己的三大立论公设,以利使自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64.
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动词“打”的义项繁多。它的主要义项有三: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3.“殴打、攻打”。由于各个义项的论元结构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句法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打”的第二个义项出现了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交替的现象,而作格动词又与被动句中相应动词的句法特点有很大区别。了解这些复杂因素,有助于“词库”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65.
引导高校成大学生弄清"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竞争与协作"、"知识与能力"、"常规与机遇"的关系是-个老而又老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深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分析了30年代文学现代化的现实生存语境,从文学生态的角度揭示了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土壤中的商业化倾向因素,通过对30年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学论争的具体分析,揭示30年代各种文学现象背后的商业化因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庄子哲学中的辩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庄子辩学思想的整理数量相对较少,且多为否定性的负面评价。文章凝合了诸多学术成果,针对庄子"辩无胜"观点作概括评介,并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多角度探讨这一辩学观点的逻辑思维理论。  相似文献   
68.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其实,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而不能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相似文献   
69.
《逍遥游》的结构并不是什么有待——无己——无待,也并非意义不连贯。历来庄学家注重探微,都没有说对,把《逍遥游》倒过来读,问题就很清楚。一篇《逍遥游》,从头到尾,就是个"大小之辩"。庄子以大鹏自喻,以九万里云风比喻其境界之高远宏大,为"大"而辩护,从而开启了一场"大小之辩"。"大小之辩"是《逍遥游》全篇的线索、主题和宗旨,其核心思想就是知有大小。庄子所推崇的大知,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最高境界是无己的境界。庄子所说的"知"的不同,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庄子所谓有所待或无所待,不是指存在论意义上的条件,而是指人生论意义上的系著与留恋。  相似文献   
70.
语言课程建设的理论历来把"评估"视为其必要环节之一,重视"评估"对整个过程的影响。Graves从社会教育情境视角提出了语言课程建设是由"计划"、"开展"和"评估"三个相互影响的环节组成的动态模式。这克服了之前"自上而下的专家模式"的不足,但是三个环节的动态循环、相互决定又给实际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带来困难,难以保证教学开展的连贯性;各个环节的分工模糊、职能混乱;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Bachman的"评测使用论证"框架(AUA)旨在指导语言"评测"的开发及其使用的合理性。鉴于语言课程建设和语言测试的理论都关注"评估"、"评测"效果的有益性和对课程建设的意义,文章在分析语言课程建设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探讨AUA框架对于语言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