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3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3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你有信仰吗?”一次喝茶闲聊,朋友笑着问我。 原本还侃侃而谈的我,一下子失语了。说有,好像不是很确信;说没有,似乎又有些不服气——我没有信仰吗?那我凭什么在活着?  相似文献   
12.
易波 《学习之友》2006,(6):26-27
今年1月23日下午,洛阳铁路公安处汝州车站派出所接到一个来自四川的电话:“我已经回到家中,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是1月21日下午,派出所从火车顶部救下的一名四川籍民工打来的电话。  相似文献   
13.
14.
杨之华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伊热血”重温》一文中点明了《热血日报》有两篇瞿秋白写的文章,即第2期《流血是为的什么?》和第10期社论《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这两文都未收入如今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一些大的趋向,即所谓的世界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科学、技术和创新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素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作为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的重要角色,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它们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使它们在提高科学素养方面更具相关性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在全球化、人口变化、技术变革、信息爆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现实,论述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以及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在变化的世界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教育何为?》是尼采唯一的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其认为媒介的发展对语言有所侵蚀,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当下的教育,应当重视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训练,提升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训练表达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赛胜猎报》第1至8期、第359及367期复印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查阅同时期国内外发行的报刊和有关租界文化研究的文献和史料,旨在对《赛胜猎报》更为详细的信息进行考证。研究表明:1)《赛胜猎报》选用的是白色纸张并设置了报眼,未设置具体栏目;2)《赛胜猎报》早期借助《北华捷报》来办报;3)《赛胜猎报》的办报特色为定位“专”、追求“新”、轻快幽默、图表并用、国际化办报;4)《赛胜猎报》的持有人、报社地址和员工经常更迭;5)《赛胜猎报》也刊登了许多戏剧表演方面的新闻报道和体育用品广告等。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研究《赛胜猎报》不仅有史学价值,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探寻和总结体育运动与西方国家强盛的内在关联和实现路径,这对当前我国建设体育和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拟从创伤角度分析后9?11文学作品中的多种创伤,并进一步从人性的角度探究作品所展现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任大援 《中国文化》2022,(2):224-233
明清之際來華西班牙傳教士黎玉範(Juan Bautista de Morales,O.P.1597-1664)的中文作品《聖教孝親解》,是“禮儀之争”事件的一份重要文獻。它力圖向中國人闡明天主教在“欽崇一天主”的前提下孝敬父母最爲正確,不需實行“祭獻死人”之“虚事”,勸誡中國教徒放棄祭禮以保證聖教信仰的純正;他爲捍衛這一立場而反對耶穌會的“調適”路綫,并親歷險阻至羅馬面請教宗裁斷,從而引出中西文化的大討論。本文通過比對梵蒂岡圖書館和羅馬國家檔案館的三種稀有抄件,給出完整的校對本;并透過這件藏品在梵蒂岡圖書館的特别保存方式以及后來衛方濟神父(Fran?ois No?l,1651-1729)通過翻譯“中國六經”這一艱辛道路開掘認識中國的方法,討論如何把握、比較和融匯異質文化問題的歷史經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