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46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教育   162710篇
科学研究   9653篇
各国文化   1266篇
体育   9005篇
综合类   4261篇
文化理论   2133篇
信息传播   91032篇
  2024年   1619篇
  2023年   6570篇
  2022年   5914篇
  2021年   2970篇
  2020年   3706篇
  2019年   3486篇
  2018年   1999篇
  2017年   3456篇
  2016年   4206篇
  2015年   5771篇
  2014年   15858篇
  2013年   11879篇
  2012年   16702篇
  2011年   20167篇
  2010年   19565篇
  2009年   19654篇
  2008年   20900篇
  2007年   18013篇
  2006年   18862篇
  2005年   17459篇
  2004年   16788篇
  2003年   15928篇
  2002年   10802篇
  2001年   8610篇
  2000年   5674篇
  1999年   898篇
  1998年   649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语文教师复习《诗经》中相关篇章时,往往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的‘诗三百’是指哪一部书?”可是,一次公开课上,这个老问题却引出了个“新问题”。当执教者征寻学生疑问时,一个学生质疑:其它国家有无“诗三百”? 意外的这一问,当时就引起了执教者的注意、听课者的兴趣。课余,  相似文献   
992.
成语“书香门第”,指历代读书相沿不变的人家。何谓“书香”?原来,古人为了防止蠹虫咬食书籍,就在书中放置芸香草。这种草具有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称之为“书香”。因此,旧时称上辈有读书人的人家,常用“书香”一词,如“书香人家”、“书香子弟”、“世代书香”等。  相似文献   
993.
常看到一些中学、中专的校门上挂着大字横幅:“欢迎市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莅临”,《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敬请~指导。”可见它既表达了“来我校”的意思,又含有对领导同志的尊敬。“莅临”前加上“来我校”实属累赘。因此上面的横幅应改为“欢迎市领导莅临指导”。  相似文献   
994.
此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周泽传》,周泽字稚都,北海安丘人,少习《公羊严氏春秋》,曾为渑池令,永平十年,拜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病老,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时人为之不平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应劭又在《汉官仪》中续曰:“一日不斋醉如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感于此,甚觉愧疚,其《赠内》诗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有人把  相似文献   
995.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的“两课”教学为回应现实变化所不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着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本文着眼“两课”教学的系统性,就“两课”教学的基本矛盾、改革的原则、新的教学方法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对于有些人,可能不是新闻,更不会为此吃惊;而在我,过去不曾留心,没有精神准备,乍听真是将信将疑。许是我少见多怪,多年来我们走出传统的木结构住宅,换了高层砖混或钢筋混凝土浇铸结构的集合式建筑,不就是一为了节地,二为了节省森林资源吗?  相似文献   
997.
998.
县委决定从5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县级部门中开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对于提高干部整体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唐棣 《声屏世界》2001,(4):41-42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如今已为广大观众所熟悉,人们对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受很深。而对电视记来说,能够出镜做现场报道,而且做得游刃有余,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也许对一个正在认真地做着现场报道的记问他一个“现场在哪里”的问题,会有些突兀,但是还真得多此一举,这不是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