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重要的代表著作和人物,《乐记》与柏拉图在音乐的作用方面都强调音乐对个人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论特征。但二者在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却又有根本的区别:《乐记》强调人内在情感与外物刺激的和谐统一,重在"天人合一";柏拉图则强调数与比例的和谐,重在"天人分际"。  相似文献   
42.
《乐记》"郑卫之音",不仅仅指郑地、卫地的音乐。它们合成一词,是"溺志的民间俗乐"的统称,与"古乐"对立。桑间、濮上各指两段不同的历史事件。"桑间"指《诗经·鄘风·桑中》中所刺的"卫淫而有狄灭之祸"一事;而"濮上"则是指《史记·乐书》等记载的"卫灵公濮上听乐"的事件。二者虽同列"亡国之音",然并非同言一事、一地。  相似文献   
43.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礼记·乐记》对"乐"作了集中的讨论,也对礼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的描述。从《乐记》中对礼乐的特征、功能、本质等叙述中总结出礼乐之间的异、同以及礼乐内在所保持的一种适度的张力,并探讨这样一种张力是如何存在于礼乐之中,使得礼乐能够相依相济,合于天地之道的。  相似文献   
44.
"音乐始于人自身内"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的一句名言,它揭示了音乐的本源、本质和归宿。正如我国古代《乐记》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从中到外,从古至今,"闻乐而动、动辄合乐"是人自身内音乐本性的原始本能、自发的表露,是最自然、最可贵的,也是音乐得以繁衍、发展的源头。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音乐之源,使之不至于僵化和枯竭?——教育,只有对  相似文献   
45.
关于《乐记》的作者 ,本文不赞成公孙尼子著或是河间献王著的简单提法 ,而认为它是历战国以至西汉后期成于众手的一部集体著作 ;并进一步推测现存《乐记》中的《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和刘向校书时提到另外 1 2篇中的《季札篇》、《窦公篇》等以人名为题目的篇章 ,可能是原本《乐记》的遗存。关于《乐记》的内容 ,认为它除继承先秦音乐理论遗产外 ,在对音乐的本质和歌唱家艺术个性的认识方面 ,具有突破性进展 ;而书中以阴阳五行和等级意识论音乐 ,则是汉代人羼入的思想糟粕。  相似文献   
46.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47.
《乐记》是二千多年来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论丈从《乐记》审美情感教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入手,探讨其对当今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的启示,儿童钢琴启蒙教育可借鉴乐教功能,强调树立声音及审美情感的培养,并与德育相结合,有助于儿童在学钢琴的同时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48.
在我国的音乐美学界,《乐记》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它总结了先秦的音乐美学成果,具有较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和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内容涉及到音乐的特征,功用、内容与形式,乐与礼,美与善等许多命题,是此后三千多年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古典文艺理论的基石。其具体内容包括相传汉代刘向先奏古籍得乐论11篇,是一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  相似文献   
49.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06,(4):119-121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至于它的作则一直存有争议。郭沫若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成书时间亦在战国。另有学详细考证了历代关于《乐记》作的献,得出作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其门人的结论,这一说法已基本被学术界所接受。《乐记》原有二十三篇、二十四篇两种版本,现仅存十一篇,这十一篇分别是《乐书》篇、《乐象》篇、《乐言》篇、《乐化》篇、《乐施》篇、《乐论》篇、《乐理》篇、《乐情》篇、《宾牟贾》篇、《师乙》篇、《魏侯》篇,《乐记》体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到音乐的本源、音乐的特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价值、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余篇仅留篇目,由篇名看,涉及乐器演奏、音乐创造、音律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0.
《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认为乐与礼皆法自然而生 ,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精神 ,礼体现了自然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