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439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教育   224673篇
科学研究   7923篇
各国文化   2593篇
体育   9538篇
综合类   5177篇
文化理论   1970篇
信息传播   42984篇
  2024年   662篇
  2023年   2989篇
  2022年   3810篇
  2021年   3927篇
  2020年   3241篇
  2019年   2557篇
  2018年   1429篇
  2017年   2499篇
  2016年   3634篇
  2015年   5841篇
  2014年   17950篇
  2013年   11673篇
  2012年   13845篇
  2011年   27687篇
  2010年   32056篇
  2009年   28683篇
  2008年   23642篇
  2007年   19568篇
  2006年   18836篇
  2005年   16099篇
  2004年   16341篇
  2003年   12720篇
  2002年   9032篇
  2001年   6594篇
  2000年   5073篇
  1999年   1031篇
  1998年   725篇
  1997年   623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425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进人社会前十多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么学习有什么可谈的?实际上,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存在着“人人可以为之,人人却未必擅为之”的现象。同样人校学习,同样的导师,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说明因对学习的内涵领悟不一样,导致个人对学习的投人不一样,对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及内容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232.
233.
鲁迅的审美取向可以提挈为四维:"尚新"、"主用","崇力"、"弘真"."崇力",即"以力为美",是鲁迅审美化"社会话语"的主旋律,是鲁迅关于"美本质"问题的深刻体认,也是鲁迅创作风格的显著征象.鲁迅"以力为美"的审美取向迎应了中国近现代救亡、启蒙的历史使命的吁求,有久远的感召力和型范意义.  相似文献   
234.
单晓坤 《考试周刊》2009,(44):167-168
本文作者从《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在新课引入、教学方法、课后思考题设计等方面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指出教师应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5.
<怒吼吧,中国!>一剧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英苏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反映的是苏联对以英国为核心的帝国主义联盟的担忧.由于该剧的情节和此后发生的万县案相似,剧作被国内批评家认定为是万县案的写照,并逐步强化了两者间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史实被人们忽略,反帝话语的影响力则显露无遗,一个秉承苏联官方政治意图的剧作最终被改造为中华民族觉醒的预言.  相似文献   
236.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37.
丛萍  陈放 《出版参考》2009,(3):40-41
1958年《茶馆》首演,至2008年走过了50年的《茶馆》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常演不衰的戏剧,而是北京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238.
作家的尴尬     
林夕 《出版参考》2009,(5):44-44
那天中午,我正午睡,电话铃突然响了,是女儿。“妈妈,《人生如下棋》是你写的吧?”  相似文献   
239.
熊丙奇 《教育》2009,(5):24-24
据《京华时报》报道,今年北京市朝阳区财政将拿出3亿元用于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这意味着朝阳区235所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不再靠学校自筹资金解决,而是由政府来出。区教委主任藤原清透露,朝阳区是北京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试点单位。大致的思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政府全包,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再研究。  相似文献   
240.
旅者无痕     
从古至今,旅者无数,他们在所游之处皆会留姓刻名,以显其足迹。大李杜两巨擘,遍游山川,所遗览景抒怀之作无数,尽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古。以色列拉宾墓冢前特意放置的牌子供游客书写以抒发胸怀,宋元之时的蒙古铁骑,游荡于欧亚大陆,亦可算作是旅人,他们每到一处,以屠城灭族来铭刻自己的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