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有关当时“忠”的行为、观念的记载及评价的分析,指出“忠”的观念在三国乱世中仍有较大的影响,恪职守忠、上谏尽忠、死节尽忠,构成了当时“忠文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所以忠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君仁臣忠、审时度势而尽忠,也是当时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12.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文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51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戏曲和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体悟创作而成的。《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这部作品从问世到今天,在“解读”“品评”过程中存在着文史不分、以史衡文等“误读”“误评”现象,也存在着用西方文艺理论观点来评论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等误区。今天,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读《三国演义》?又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这部古典名著的价值和意义?对“水煮三国”系列出版物和易中天“品三国”等热门话题该如何看待?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514.
拜读吴金华先生的《<建康实录>十二题》,思绪不禁回到了四年前的复旦。2002年10月, 我去母校复旦大学参加吴金华先生主持的“《三国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收获良多:其一,交了两位朋友,《文史》编辑部的于涛,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胡宝国。《文史》是常看的,为它的文献考证扎实有力;宝国是久闻大名的名家公子,其时正在做着汉唐史籍与史学的研究。与于、胡两位借助烟酒、围绕文献的学术交流,十分愉快。其二,有了一种警觉,中华本《三国志》从此不敢拿来就用了,会间所读吴金华先生的一篇《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修  相似文献   
515.
黄世仲享有“革命派小说大家”之誉,他的成名作历史小说《洪秀全演义》,其一,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以“合情理”为基础,以“感觉力之宏大”为宗旨,具有小说的“演事”特性,其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型叙事文本,在叙事方式上,既继承了中国典型小说“讲史”之长,也表现了“写人”的性格发展和传奇色彩,运用了多人并进的“集束式”艺术结构,其三,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虚实相间,即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法,作者“写人”有两个特点:改变传统小说的“脸谱化”倾向;写出了人物性格变化发展的轨迹,这是与许多晚清小说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516.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当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写作文太随意,丢了不该丢的分数,真可惜。有的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如有位考生这样写:我  相似文献   
517.
新课程改革之后,明显增加了文言文的篇幅和教学比重。我认为应当注入三泓活水,激活文言文教学:一是借鉴《百家讲坛》,评点阅读文言文;二是阅读通俗历史演义、历史读物,观看历史题材影视,发散归点阅读文言文;三是引进竞争机制,背诵文言文。  相似文献   
518.
也说三国     
三国题材一直很流行,小说、评书、电视、电子游戏、动漫、电影中无所不有。是什么使得这个已经过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故事如此  相似文献   
519.
业师戚国淦先生不仅在历史学领域造诣精深,在古典诗词方面也著述丰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我们师生几人接受世界知识出版社的约稿,共同撰写<世界史通俗演义>丛书之中的第二卷--中古卷.出版社规定这套丛书采用章回体小说体裁,不仅回目要有中国古典小说的意境,而且每一章回的开头和结尾都需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揭示和总结该章回的内容.说来惭愧,我们几位学生基本没有受到过古典诗词歌赋方面的训练,只会以白话文的形式平铺直叙地讲述历史内容,而先生却是吟诗赋词的方家,因而撰写回目以及每一章回开头与结尾的"诗曰"("词日")、"正是"的重任就由戚先生承担了.  相似文献   
520.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据说是曹植所作。只是,这首诗并不见于《三国志》史传之列,而是最早出现于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而且不止四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