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9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吴、蜀两大政治集团之间为了缓和矛盾、协调关系,常有信使往来。在广搜史著基础上,本文对记载甚略的13位入蜀吴使作了细致考述。这些信使是:鲁肃、诸葛瑾、郑泉、冯熙、张温、殷礼、严、是仪、李衡、濮阳兴、刁玄、薛、王蕃  相似文献   
522.
魏晋南北朝史书中的亲属称谓有辈份、性别、血缘、婚姻的差异,表示次第有"伯(元/长/大/世)/仲(中)/叔/季""次/后(两者之后者)/中(排行居中)/少/幼/小""次/后(两者之后者)/中(排行居中)/少/幼/小""N""N""第(弟)N""第(弟)N"四种形式,表示数目有"无"四种形式,表示数目有"无""有""有""N""N""有(凡)N""有(凡)N""""N""N""N人""有N人""有N人""NN人""NNN""有(凡)N""有(凡)NNN""""""等""N姓名等""N姓名等""N姓名等N人""N姓名等N人""N姓名凡N人"十三种形式,既能表示确数也能表示概数。  相似文献   
523.
夏亚救援站     
《学生电脑》2007,(7):18-18
《魔界》装备附魔;《诛仙》中鬼王的加点;《幻想三国志3》中洛阳的BOSS;《奇迹世界》守护主修什么;《完美世界》跑别墅  相似文献   
524.
周瑜性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又是三国时期实有其人的吴国重要辅臣。罗贯中出于拥刘的写作宗旨,在其笔下的周瑜身上,虽显露出许多才气、勇气,但更多的是"小气"。因此,在谈周瑜才气、勇气的同时,必须透过小说中周瑜"小气"的现象去考证其源由,以还周瑜的本来面目———大器。  相似文献   
525.
论赵云形象的范型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赵云渐成人们最喜爱的人物。论文不从概念出发,而通过《三国志》之影响、《三国演义》文本解读和《水浒》武松、《说唐》罗成等古典小说延伸比较的方法来认识赵云形象,力求做到不拔高、不贬低,并以赵云形象为范型指出“武功暗示”是塑造古典小说完美之将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526.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有关当时“忠”的行为、观念的记载及评价的分析,指出“忠”的观念在三国乱世中仍有较大的影响,恪职守忠、上谏尽忠、死节尽忠,构成了当时“忠文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所以忠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君仁臣忠、审时度势而尽忠,也是当时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527.
《三国志》是魏晋间的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的材料来源,一为魏、蜀、吴三国的现成史书,一为有关记录和多方调查、搜集得来的史料。陈寿以《魏书》前4卷“魏帝纪”作为全书的纲领。另对三国人物作了各种名目的品评。《三国志》取材谨严,剪裁得当,叙事有法,文笔简洁。《三国志》以其突出的成就奠定了它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材于《三国志》的戏曲小说数千计,三国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越出国界,流传到日本与东南亚一带。  相似文献   
52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戏曲和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体悟创作而成的。《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一部通俗的历史教科书。这部作品从问世到今天,在“解读”“品评”过程中存在着文史不分、以史衡文等“误读”“误评”现象,也存在着用西方文艺理论观点来评论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等误区。今天,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读《三国演义》?又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这部古典名著的价值和意义?对“水煮三国”系列出版物和易中天“品三国”等热门话题该如何看待?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529.
拜读吴金华先生的《<建康实录>十二题》,思绪不禁回到了四年前的复旦。2002年10月, 我去母校复旦大学参加吴金华先生主持的“《三国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收获良多:其一,交了两位朋友,《文史》编辑部的于涛,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胡宝国。《文史》是常看的,为它的文献考证扎实有力;宝国是久闻大名的名家公子,其时正在做着汉唐史籍与史学的研究。与于、胡两位借助烟酒、围绕文献的学术交流,十分愉快。其二,有了一种警觉,中华本《三国志》从此不敢拿来就用了,会间所读吴金华先生的一篇《中华书局校点本<三国志>修  相似文献   
530.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当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写作文太随意,丢了不该丢的分数,真可惜。有的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如有位考生这样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