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东北虎和狼     
宗源 《生态文化》2014,(4):32-37
1970年,姐姐高中毕业去了东北,一群富有青春活力的青年汇入了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洪流之中.知青点设在深山老林里,那里山高林密,密不透风,那里的贫下中农不多,只有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  相似文献   
142.
离去复归来     
上海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故乡.然而,真正对家乡开始有深刻认识,还是在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那些回望与故乡缘分的日子里,是身在异乡的. "归去来兮",四十余年了.白驹过隙,那记忆依然让人难以忘怀.现今,将离别故乡又归来的点滴记忆留存下来,是朝花夕拾,是我们这一代人为自己留下的一份纪念.  相似文献   
143.
王宁 《体育博览》2011,(2):38-49
《兵团岁月》中的叶晓凡原本是个小资的女子,却随着命运的徘徊流落到村庄。"村庄"这个词说起来总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神秘和幽静,但是那个上山下乡的年代,没有多少城里人愿意去农村的。王媛可很瘦,在这部剧中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掩盖了她原本的单薄和弱不禁风身子。剧中人物曲折的命运令从《兵团岁月》走出的她,对于那个年代的村庄没有太多的热情和感情。或许这个人物始终属于城市,城市中充满噪音的生产线,晦暗的厂房,沉默不语的工人,她从未经历过的那些,有种陌生的不压抑。  相似文献   
144.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千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些人在农村的岁月中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涉教经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过程。他们不仅补充了农村师资队伍,而且送来了城市文化,所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是一种双向交流。加上同时期至少有三倍于下乡知青的返乡知青走进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教育资源,有效地降低了农村教育的成本。那时农村的基础教育事实上是发展的,甚至是繁荣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人才储备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科技队伍能够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5.
近日,经朝阳县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的整理,已完成对接收进馆的朝阳县知青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据了解,此次共收集了知青档案5万余页,整理归档348盒1305件。主要内容包括:留城审批表、上山下乡登记表、介绍信存根、粮食关系存根、转点介绍信、建房合同、协议、粮食补贴表、学生登记表等。  相似文献   
146.
严歌苓说自己起码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对此还有一点自信。在我看来,这与其归功于严歌苓善于经营故事,不如归功于她的文学叙述。严歌苓有着精准而不拖沓又十分多变的文学叙述。在她的作品里,最经常性的叙事不是大叙事,也不是小叙事,而是大叙事与小叙事共溶的一种新的叙事,这是她作品的主体。无论是《少女小渔》里移民大格局与小渔个人日常遭际的相互融合,还是《天浴》里上山下乡运动大背景与文秀和老金感情和生活的碰撞之间的相互容纳,严歌苓首先让人记住的必然是巨大的历史语境,和在这语境之中发生的大叙事,所谓民族、国家、种族、性别、阶级等等,严歌苓的关注点每每显示出追求史诗的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