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38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正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头"。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原因,纯粹是为了新潮,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  相似文献   
52.
《文心雕龙》中"体"的含义多样,"体裁"即为其中的一种。刘勰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各种文体:一是"原始以表末",即叙述各种体裁的起源和演变;二是"释名以章义",解释各种体裁的名称,并说明其意义;三是"选文以定篇",从各种文体中选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评论;四是"敷理以举统",就是总结各种体裁的写作法则及其特点。从中反映出刘勰为代表的南朝宗经、通变及体用并重的文体观。  相似文献   
53.
方万青 《兰台世界》2014,(12):32-33
外戚政治是皇权的延伸,东晋士族门阀的强大势力决定了皇室婚姻的决策权受到高门士族的制约。本文从皇室婚姻、外戚家族政治几个方面来研究东晋的外戚政治,希望有助于对那一特定历史时期政治面貌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王充传 (南朝·宋]范晔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①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②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  相似文献   
55.
从信仰看,东晋玄学在生死问题上割断了家族的连续性和血统上的关联性,突出了生命的个体性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断裂性。强调生命的个体性与血缘上的断裂性,这是思想的进步。然而,玄学仅仅在理论上有突破,在修行实践和制度建设上根本就没有探索。而已经传入数百年之久的佛教有理论纲领,有修行实践,有僧团制度,又是性质上完全不同于礼教的外来文化,满足了士族打破礼教束缚、确立个体信仰、追求人生自由的需要。由玄入佛,即是士族信仰的大势所趋。而东晋士族佛学,从道安到慧远都为解决士族的人生问题而服务。人生问题是人与道的关系,为中国所独有。  相似文献   
56.
孔丹造宣纸     
祁华  方宁 《红领巾》2007,(5):32-33
1.东晋的时候,有个年轻的造纸工人名叫孔丹。为了纪念去世的师傅,他用自己造的纸给师傅画了一张像。  相似文献   
57.
冯立 《华夏文化》2002,(4):41-43
中国山水画的出现,历史久远,它真正成为独立画科的年代约在东晋到南朝期间。虽然描绘山水形象的画远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但在整个造型艺术领域里,当时绘画与装饰区别不大,仍属工艺美术的范围。汉代山水画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58.
围棋九品制盛行于东晋南朝的独特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围棋九品制之所以盛行于东晋南朝,原因在于当时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士族地主崇尚高雅的风气,导致上层社会的围棋热,为围棋九品制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士族地主特重声望的时尚,也使围棋九品制变成他们猎取名誉声望的一种有效的特殊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59.
60.
王菁 《科教文汇》2012,(35):141-141,157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文人的聚会为中心,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可看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死存亡的哀伤与感叹,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潇洒俊逸的笔法创造了具有新艺术境界的草书——“今草”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论东晋或是现在,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仍然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本文从《兰亭集序》中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阐述了东晋时期的审美趋向并上升到中华文明的审美趋向以及王羲之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仅是东晋时期书法审美的结晶,更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