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7,(5):39-42
蒙古察哈尔部于16世纪中叶举部东迁,最初的博迪阿拉克汗率察哈尔等部众从现大同北部的乌兰察布市中部地区,东迁到了现锡林郭勒盟的南部沙漠和赤峰市的北部一带。后来达赉逊库登汗率领蒙古左翼万户再次东迁到兴安岭以东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袤草原地带,使蒙古的政治中心东移。察哈尔等部众大规模东迁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强盛的右翼蒙古之侵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选择优良的牧场,还有辽东兀良合、泰宁、福余三卫封建主的欢迎等,既有被动因素也有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乾隆20年(1755年)清军兴师平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达什达瓦之妻率领部众积极响应.组织所属部众参加平叛战争。他们从阿尔泰山麓出兵.密切配合清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乾隆21年,达什达瓦之妻车臣默尔根哈顿病故.清朝廷驻新疆副都统鄂实.携蟒缎十尺.银五百两.茶叶一千斛,代表清朝廷赏赉.旌表守正捐躯。  相似文献   
3.
利用汉藏文资料及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资料,对明朝中叶裕固族东迁之前各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并对裕固族东迁的宗教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东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0,(4):37-44
清华简中与郑国有关的史料表明,西周晚期郑国的东迁是郑桓公带领族人经过艰苦奋战逐步实现的。郑桓公带领族人东迁的路线很有可能和昭王伐楚荆的路线相同。桓公从宗周出发,先至汉水,在到达中原地区的"棫林"之后,从南向北进攻,战于鱼齿山,获得汝水北岸的泛城,新郑与许昌之间的訾地,又奇袭了溱洧之间的区域,攻克了郐国。应国旧地鲁山、襄城、郏县、北部的禹城、长葛、新郑、管县等地先后为郑所有。郑桓公时,西周应国的大部分领土和郐国旧地,都成为郑之国土。郑桓公以郑父之丘(今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为都,开启了郑国的基业。郑国在春秋早期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国。  相似文献   
5.
大差市     
唐代长安城,分外城、内城和皇城。现在西安城的位置,在唐朝的时候,是长安城的皇城。唐朝东迁洛阳之后,当时,陕西主事者嫌废都太大,不好管,在皇城的位置上修筑了现在的这个城。明朝,朱元璋做皇帝,他为了回避皇帝继位时出现纷争,除太子留在身边,其他的儿子都封王,分驻各地。当时封在西安的是次子朱楱,为秦王。城内修建了秦王府。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族群的社会记忆通过刻写体系和体化实践双重方式得到了保存与延续。东迁传说是裕固族民众对于先民东迁历史的记忆,是基于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而对东迁记忆的不断建构,作为典型的体化实践,民间文学将社会记忆通过传播与维持,对增强裕固族族群认同,族群整合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9,(3):32-37
神话是具有奠基意义的历史,在文化记忆中,基于事实的历史被转化为回忆中的历史,从而变成了神话,才能拥有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东迁节是裕固人对奠基式过去进行现时化的重要活动,通过对族群自身历史的回忆,对起着巩固根基作用的诸多回忆形象的现时化,进一步确认了族群身份认同和面向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的东迁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明政府对各卫东迁部众的安置也经历了不断改变、调整、完善的过程。其中今金塔县境内的威虏、金塔寺、哥力哥什堡、东八里堡、白雁墩堡、察黑包堡、西八里堡、威远古城等地是其主要的安置地。在此生活期间,各今金塔县境今金塔县境除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外,还经营农业。但由于受到北境蒙古部落的侵扰,加之明政府民族政策的偏颇,这些人最终又从安置地回迁至肃州周边,没有起到“藩屏”作用,最终被王琼安置到了肃州南山及今明花地区,形成了后来裕固族住牧地态势。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陆)·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武公曾“处于卫三年”,这一材料似乎揭示了郑国在“两周之际”曾作出了巨大的政治转向。郑桓公预感天下大乱,带领周之遗老史伯、虢叔等东迁,代表了畿内诸侯的利益。因此幽王死后,郑国拥立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而郑武公极有可能在此时被卫国软禁,“处于卫三年”,并作出了拥立周平王、迎娶仇敌之女武姜的决定。郑国虽然支持平王取得了王位,但与周天子之间的矛盾并未消除,两者之间的不信任感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扩大,在繻葛之战后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10.
元代东迁西域文士为维护山河一统、加强中华各族群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凝铸,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中华认同思想多承继部落与家族,其思想在代际传承间得到加强。考据元代东迁西域文士自觉主动中华认同之理据,可以击破反对势力对中华民族认同的破坏,戳穿离间中华民族内部团结之图谋,也可纠偏对元代历史贡献的漠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