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6851篇
科学研究   423篇
各国文化   123篇
体育   274篇
综合类   444篇
文化理论   164篇
信息传播   142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38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传统学术,如江河奔腾,绵延千里,如千峰耸起,各呈其秀.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是为中华文化之滥觞.而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儒家文化,发源于长江流域的道家文化,以及发源于印度恒河流域随后传人我国的佛家文化,各行其道,浇灌着三大流域的文明之花.流至魏晋,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相融合,于是魏晋玄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一座高峰.中经隋唐,儒、佛、道三教并重,遂出现三教融合趋势.流至宋元,三教融合,渐成气象,蔚为壮观,于是宋明理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二座高峰.流至明清,西学东渐,华夷碰撞,中西融合,近代诸子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三座高峰.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阳明学研究’课题研讨暨《中华化研究集刊》编务会议”于2002年4月8日至9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河南、浙江等省市的在中国哲学和阳明学研究领域成就显的知名专家学、出版社的总编、编辑,以及本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全球社会正处于一个重新评价和自我怀疑的时期,原来那种学校概念就差不多可以涵盖教育概念的状况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的需求。多样性是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丁玲早期的创作显示着一种女性自我的困惑,而转向革命的认同,则成为克服自我困惑的重要途径.在这自我认同转向的背后,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自我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位于鄂西北的竹山县是“打工大县”,打工经济占了该县经济的半壁河山,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7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这支庞大的队伍忍痛撇下他们正在读书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由此形成的留守学生超过6000人。竹山县教育局实施的“亲情关爱留守学生工程”有效地弥补了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盲点,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受到家长欢迎,得到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17.
马六甲,中国古称满嘈加。马六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多种明的聚集地,马来化、中华化、葡萄牙化……都可以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找到折射。  相似文献   
18.
一、河内的文庙 越南河内文庙是越南旅游景点之一,与中华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孔子之仁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道德理性的自觉,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自觉。仁之“爱人”即是“爱类”,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孔子的思想是以爱人类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在孔子的世界主义思想中又内在地包含着民族化认同的思想,对华夏化传统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意识,也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多元互补。近代以来,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化认同思想得到继承并具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保持“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折中”。  相似文献   
20.
哪吒,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圈中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在祖国大陆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都有众多的信仰和崇拜。人们尊崇这位少年神圣,除了他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符合了广大群众的心愿这一社会因素外,从人科学的角度考察,应当认为,这还同人类久远的水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