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前沈阳经济区体育旅游发展存在产业结构没有理顺、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等中观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以调整产业二元结构为抓手,合理配置体育旅游资源要素;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提高行业管理质量;加大创新力度,塑造全新的体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2.
由雪 《考试周刊》2009,(36):218-219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3.
从自组织中观方法看跨国公司"中层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一场跨国公司削减中层的革命,以使中间管理层次精干化,让内部信息通道畅通,增进信息传递的效率,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良性超循环状态,进一步增强跨国公司自组织、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4.
僧肇在《不真空论》中对"本无"义的斥破,是历来注家聚讼不已的焦点。"本无"本是玄学家的概念,但在佛教徒那里它是梵文"Abhūtvā"一词的早期翻译。历史上道安、竺法深、竺法汰等都曾被单独拿来作为僧肇批评的靶子,但是僧肇的本义应该是对当时佛教界乃至玄学家执著于"无"的批评,其主张的"不真故空"的立场是对般若中观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25.
从语义认知的角度来看,中观结构是构建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重要环节。传统词典学结构理论对中观结构缺少必要的重视与阐述,而传统双语词典目的论又忽视了词目译义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文章分析了中观结构在激活自然词汇语义网络,帮助语义认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介绍它在双语词典译义系统中的主要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26.
本文结合浦东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情况,从规划先行、研究跟进、实践探索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打造了集"培训、研究、实践"于一体的立体架构。培训过程中的协作互助、实践反思、持续改进的专业发展文化,使参训教师获得既接近于其工作流程,又富有新意的体验,让教师在体验中学会运用"中观设计"方法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变,实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7.
中观资源型产业在发展中遇到资源枯竭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人们在应用这些资源时的思想观念有误.文章通过介绍资源型产业的特征及循环经济的特征,进而循环利用的方式来阐述资源枯竭所面临的困境,给出了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8.
马健生等在《比较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说,高等教育创新的保健机制,是消除高等教育创新活动中不满意情绪的政策、制度安排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美国在宏观层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和学术自由权利,在中观层面通过建  相似文献   
129.
中观设计是在单元层面上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能和改进教学评价。以物理学科的案例《周期运动》来加以说明中观设计是怎样针对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来进行的,尤其是面向过程设计及评价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优化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形式。  相似文献   
130.
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通过感觉器管和科学仪器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在观察过程中,将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等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在大脑中激起反映并形成表象,从而区别事物间的微细差异,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因此说,观察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是全面、深入、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源泉。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谈及他为什么能做出重大贡献时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发觉那些在时间上极易消逝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