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特征定位上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特征与学科功能——"语言文字运用",并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相比2001年的实验版课程标准,语文教改之路已足足行走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其间历经了多少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反反复复,行行停停,终究尘埃落定。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可以看作是我国课标理论探索的一个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显现出来.本文认为这个问题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方面去着手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24.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越来越被广大的物理教师所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其中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5.
甘肃省高职教育区域中观失衡明显,应通过协调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教育规模均衡;统筹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促进教育层次均衡;协调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专业结构均衡,从中观领域充分实现高职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6.
就写作而言,观察能力、生活经验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论述。我国西晋学家陆机在《赋》中写道:“伫中区以玄览”,意思是从广阔的生活中观察万物,才能引起思。金代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意思是眼睛接触了实际事物,激发了感情,自能写出有神韵的句子。所以,写作离不开观察、离不开生活。从我多年的作教学中,体会到作教学应以生活为源泉,以教材为借鉴,  相似文献   
27.
资本经营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宏观上.将国有资本经营等同于控股经营;中观上,资本经营等产同于垄断经营;微观上.资本经营成为低成本扩张、包装上市、企业经营的代名词等.这些认识上的错误,直接导致实践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28.
组建开放大学体现了国家及区域发展顶层设计创新中对远程教育的重构。中国远程教育系统将发生何种根本性的变革?本研究运用系统方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社会学、中观经济学、区域研究等视角提出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宏观、中观系统理论。研究着眼于中国远程教育深层次矛盾及其问题求解,描述中观远程教育系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机制,勾勒了中观、宏观远程教育系统功能的边界、联系和统一,提出了宏观系统的软控制和新"五统一"、中观系统"又软又硬"控制等建议,通过建立国家和省域开放大学,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纵向一体化、分层对接、混合联邦、分工分权、大学和系统自治等机制来解决我国远程教育框架性矛盾。  相似文献   
29.
2009年全国“两会”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刻举行的。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运行的主要形式,“两会”既体现了固定的程式,又具有在当前政经状态下鲜明的主题和针对性。根据这一特点,今年的“两会”报道,既在导向、规格、规模上体现“两会”的一贯风貌,又要根据会议主题的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彰显新闻之“新”。  相似文献   
30.
要真正理解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必须将僧肇佛学纳入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考察,研究其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主题,及其吸收融合的不同思想文化资源。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涵:其一,从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说立场出发,提出“非有非无”、“非动非静”观念,否定魏晋玄学有无论、动静观关于现象世界和本体存在的实体性理解,从现象世界存在本性的角度论述了性空观(“不真”)和性住观(“不迁”);其二,承续魏晋玄学的体用论主题,在“即体即用”的体用论基础上,阐发了有无一观(“即万物之自虚”)、“即动而求静”的观念。僧肇在正确理解和坚持般若中观学说的前提下,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理论意向,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般若中观学说与老庄玄学思想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中国化的方式及趋势起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