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就业指导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把握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主客体,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对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如虎添翼。从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骨干力量的角度出发,对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论述辅导员基于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并提出辅导员从真诚知学生、真心爱学生、真情待学生三方面入手构建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62.
象征古已有之。不过,先民生活在主客体还未分裂的圆融世界,大地上处处写满自己的欢欣与疼痛,象征实在是信手拈来的本能。到了现代,主体与对象世界分离,世界因异己而神秘,因神秘而错综,吐纳着妖异的云雾,召唤着有慧根的诗人。置身于异己的世界,诗人有那么多的孤苦和畸零要申说,却无力申说,偏偏在错综的对象中觅得呼应。  相似文献   
363.
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元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界的争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由"主客二分"转向"主体间性",但也存在着主客体界限划分不清、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倾向。在充分肯定"主客二分"前提下,以马克思交往实践观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能够基本解决"主体间性"理论忽视社会实践的缺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生产实践)与"主体——主体"(交往实践)关系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64.
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岚 《教育探索》2004,(12):64-64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它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变量,时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效果产生能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5.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大数据等不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涵及其关系产生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虚拟数字的形式呈现,表现为图像符号和文本信息,呈现由现实人物向符号人、虚拟人和赛博人转变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在智媒时代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在智媒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产生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性在离散中不断减弱,客体的主体性在不断增强中走向湮没,进一步导致主客体在虚拟空间中不断分离,主客体关系逐渐走向异化。在智媒时代破解主客体困境需要正确把握三重维度,加强主体建设和客体建设,实现主客体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66.
王朝元 《大学教育》2013,(15):34-35
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实践、情感价值关系和形象性显现等构成要素。美与客观审美对象的某些属性有关,但不等于这些属性。审美主客体必须形成情感价值关系。美具有形象性,需感性显现出来。艺术创作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要借助于审美形象来间接表现。审美活动与人的社会生活活动密切相关。审美情感价值关系及其形象性显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形象性显现活动。  相似文献   
36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持续面临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特征的技术革命,赋予教育主体多元化责任和客体个性化需求。从网络运行的特点出发,教育主客体身份互认、互动模式和相互转化发生重要变化。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理论和主客体哲学追问透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主体主导地位和客体主体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在变与不变中科学认知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要求教育主体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准确掌握主客体政治性与发展性、能动性与受动性、主导性与主体性共生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创制和探索互动转化机制,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