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彭诚 《东南传播》2020,(10):71-76
不久前随着疫情的突如其来,"乌合之众"一词频现报端,而其出处《乌合之众》一书不但常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且有着逾百种中译本。通过收集《乌合之众》的所有中译本及译者、出版社的相关资料,勾勒《乌合之众》在我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概念对之加以阐释,发现在译者、书商、自媒体等行动者的参与下,《乌合之众》的早期译本较为严谨忠实,后期译本多为粗制滥造。而当下此书则跳脱出了文字的局限,以漫画、有声读物、短视频等形式继续传播。通过梳理《乌合之众》的译介与传播轨迹也可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反向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个体的理性,并不会导致集体理性的产生;相反却会酿成"公共地悲剧"。本文建立一个分析在集体中为何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数学模型,并指出,集体人数越多和个体越理性,产生"公共地悲剧"的现象就越严重。而提高对"乌合之众"危害性的认识,适度控制集体人数,提高集体意识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则是克服领导过程中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熊一丹 《新闻世界》2014,(8):290-291
本文对勒庞《乌合之众》一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并从批判性的角度对该著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回应。同时将勒庞、塔尔德以及弗洛伊德的群体心理研究进行了比较,工结合了网络时代的特点,指出尽管网络使理性的公民参与成为可能,但勒庞指出的群体的缺点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蔡楚泓 《今传媒》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欧燕飞 《科教文汇》2011,(19):94-95
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塑造了一个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阶层。但是,在雅典民主政治帝国化影响下的公民,在很多时候却是一群非民主、非理性及矛盾的乌合之众。  相似文献   
17.
18.
将"制造真实生活的幻觉"这一戏剧表演理论运用于商业广告创作非常不好,这种通过广告模特逼真地表演得出的"体验"是不足为信的,转述给消费者的是一种非真实信息.这种貌似针对性、实用性和刺激性极强的"体验"式广告诉求,容易使具有"乌合之众"特性的受众上当受骗,继而损害受众利益并违背广告传播的本源目的.因而,广告创意应摈弃"制造真实生活的幻觉",才能在信息充盈的当下既有经济效果又有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蔡楚泓 《报刊之友》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成书背景的基础上,,以2016年微博热搜"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分析在当代媒介环境下其群体心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