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11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2.
南宋时期,在闽台保生大帝祖宫记忆的原初形态中,漳州龙溪县青礁慈济东宫与泉州同安县白礁慈济西宫创建于同一年,两宫均为该信仰的祖宫。宋以后,在地域认同意识的支配下,白礁慈济西宫为保生大帝信仰绝对祖宫的观点被虚构出来并在信徒中得到不断地重温与强调,虚构的内容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影响,信徒群体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祖宫"记忆:白礁慈济西宫的建庙年代提前了一年,成为该信仰的绝对祖宫,青礁慈济东宫则逐渐被排挤出祖宫的圈子。  相似文献   
73.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必然导致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这些在胡适诗学接受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文白之争"、20年代京沪以胡怀琛为中心、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关于新诗押韵的论争,以及在论争之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和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对的声浪不再是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新诗诗美诉求中对传统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4.
我国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发端于佛经翻译。自有翻译活动以来,翻译方法和技巧也受到后人不断探索和研究。研究佛经翻译理论,研究其源头及发展过程,研究其对后来翻译理论的影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翻译理论,从而对我国翻译实践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冯庆 《文教资料》2012,(27):1-7
将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放置在"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语境之中进行审视可以澄清其诗性精神的基本立足点。早期形式主义者通过"做减法"的思路,既想在哲学与科学的层面上证明"诗"的价值,又想强调"诗"不可逻辑化的本质特性,进而遭遇失败。解构主义和文化政治学采取"做加法"的姿态用文学手段反过来入侵哲学领域,强调"新颖有趣"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来自传统意见的强有力反驳,同时也要承担在范式更新和跨学科的时尚活动中的各种责任与风险。当代文学理论中将存在着"自主的诗"与"从属的诗"两种意见的争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与哲学之争"将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76.
发生于20世纪初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既有政治色彩,也有学理之辩,且应以学理讨论为主,政治论战次之。这场争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但和传统观点将之归功于政治意识决裂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观点不同,本文恰恰认为,这场争辩的学理性,及其在争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开放、自由和包容的氛围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重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则表明在开放的争论中,马克思主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容易大众化。  相似文献   
77.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统治理论与主义之争空前激烈。改组派的陈公博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围绕"国民党的改组"、"中国革命的性质"、"国民党的阶级基础"、"民众运动的存废"等问题展开一场笔墨官司。陈公博提倡以农工小资产阶级为基础,恢复民众运动,继续进行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国民革命。吴稚晖则要求再度清党,进行全民革命。事实证明,此次笔战是改组派借助舆论的力量来打造自身政治立场的手段,是汪、蒋集团争夺"党权"的一次理论交锋。  相似文献   
78.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翟彧 《东南传播》2012,(10):19-22
信息技术的兴起与更迭不仅为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调动网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积极性,也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带来一系列束缚与挑战。本文以"腾讯与360之争"事件过程中凯迪社区猫眼看人论坛与新华网发展论坛的2026条帖子作为切入点,描绘网民对事件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取向。网民对自身权利与角色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网络言论的状态。本文认为"腾讯与360之争"作为一起极端事件不仅反映了技术行业内的不规范竞争,更暴露出网民在当前技术生态下的主体性危机。  相似文献   
80.
"问题与主义"之争期间,毛泽东与胡适往来较多,他起草的《问题研究会章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胡适的影响,但从思想倾向来看,该章程与胡适的思想立场存在着明显差异,它更多的体现了青年毛泽东思想轨迹的内在理路,是他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性现象,也是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前夜的思想状态的集中展示,但在此过程中,毛泽东也借鉴了胡适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