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由于现实的刺激和回归原典的需要,乾嘉考据学对儒家经典有关妇女婚姻的规定进行了考证,由此表达了自己的妇女观。通过考证,他们认为,妇女离婚、寡妇再嫁都为先王所允许;未婚守节则不符合先王之礼。对现实生活中强加于妇女身上的道德礼教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2.
清乾嘉时期徽籍藏书家随着徽商在各地的兴盛而名播士林,扬州是徽商主要寓居地,扬州的徽籍藏书家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仅歙县江姓一族就出现了数伴颇有成就的藏书之家。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这一时期扬州徽籍(江姓)藏书家的主要藏书事迹。  相似文献   
73.
乾嘉学者与清代江南私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者不仅在史学上有杰出贡献,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为藏书家,其学问或谓学派的形成有赖于江南地区丰富的藏书。关注清代乾嘉学者与江南私家藏书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研究中国藏书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4.
《诗经稗疏》是王夫之《诗经》学著作之一,主要涉及考据,其考据原则和方法既体现着明清之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同期众多《诗经》考据学著作中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75.
清代是《后汉书》研究的总结集成时期,成果突出。其研究领域广泛,投身学者众多,引用材料详实,运用方法科学,既注重考据,又有史意阐发,在《后汉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推动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因素很复杂,也有相同之处。从学理上看,是乾嘉考据学继续发展和开拓的结果;从社会形势看,有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从文化环境看,受到了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寻绎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共同因素,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晚清学术发展形势和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77.
钱坫(1744-1806)为乾嘉著名学者,与钱大昕并称“疁城二钱”.因渠中年远官陕西,士夫罕接风采,复无诗文专集行世,故遗闻轶事流传于后者无多.其事迹,诸家传记所载,往往参差.本文钩稽史料,就钱坫生卒年、盛泾钱氏世系、钱坫监修西安城始末、钱氏病风痹之年,并其已刊、未刻著作等五事合考之,以供世之治清学者参考焉.  相似文献   
78.
已有研究指出《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之影响,但侧重史学的学理依据,而缺乏哲学的学理依据,从哲学上看,《孟子字义疏证》从方法到原理,都有《天主实义》间接和直接影响的痕迹。但《天主实义》对《孟子字义疏证》的影响并非根本性质的。《孟子字义疏证》的思想仍处在新儒家语境内,与《天主实义》的神哲学实有本质区别。这是戴震虽受了《天主实义》的影响但却讳言其影响的学理原因。  相似文献   
79.
清代言小说创作在乾嘉时期进入全面繁荣阶段,作交游对于乾嘉言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其时谈异之风极盛,所谈故事即是言小说故事题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友人之间在写作趣味与风格上互相影响,对于言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化层次较高的士人圈中,提供“寓言”类故事颇为流行,小说作由此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80.
<正>有清一代,经学复兴。在复兴进程中,汉、宋之争,激烈而复杂,成为清学演变的主线。受此学术风气的影响,作为清代第一大文派的桐城派,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积极作出回应。这种应对与参与,形塑并彰显了桐城派的学术属性。乾嘉时期,汉学如丽日中天,然姚鼐迥异时流,创辟新说,肇开桐城派治学的新途径。他提出学问之事,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不可偏废。这种主张,固然是在折中汉、宋,但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文章"在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学问三端之说,实际上也是姚鼐治经说经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