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8253篇
科学研究   1502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488篇
综合类   264篇
文化理论   180篇
信息传播   914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1455篇
  2013年   1346篇
  2012年   2055篇
  2011年   2215篇
  2010年   1756篇
  2009年   1791篇
  2008年   2274篇
  2007年   1244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近一个月以来,有两个事件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是关于股市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在接受一家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坚决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二是关于"抵制家乐福"的事情。关于这两件事情本身,不是本文要探讨的范畴,笔者想要描述的,是网络的可怕,那真是犹如洪水一般。  相似文献   
92.
美国著名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 Research的资料显示,"9·11"事件发生后.在世贸大楼办公的企业中.有40%的企业因袭击造成重大信息灾难,在后来的5年内改行或被迫停业.很多企业的信息或资料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93.
新闻数码照片造假事件给照片档案工作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数码照片造假事件,给照片档案管理敲响了警钟.本文从维护档案真实性、原始性角度,探索了数码照片的一些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94.
【主持人语】讨论渐次展开,对于当下中国知识/思想界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可能走向的看法可谓人言言殊。杨早认为:"文化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冲突。是阻碍中国知识界重建"知识共同体"的一个主因。知识的创造与积累、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媒体的竞争与细分等等.都是重建知识共同体必要的条件。秋风则指出:恐怕毋须过多地期待现代历史上那个知识分子群体的重建。新士绅群体的发育,可能更为可欲。中国社会的转型。有赖于每个知识人的建设性参与.而不仅仅是批判。徐友渔在对"启蒙的自我瓦解"提出批评的同时.认为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思想纷争具有明显意义。多种认识各有所本.均为一家之言。本刊坚守多元理念力争为促进富于建设性的共同体的形成提供讨论的舞台。胡粲然  相似文献   
95.
当今,国内一些媒体在报道遇难事件时喜欢向"钱"看,"死亡赔偿标准"一时间成为报道和炒作、特别是制作标题、吸引眼球的"要点"。媒体不去探寻灾难发生的原因,不  相似文献   
96.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无线收音机广播(radio)在应对突发大范围灾害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再次突出地显现出来。地震发生几小时后,中  相似文献   
97.
1月23日重庆晨报7版“贫穷父亲下跪为儿子赎罪”一文,报道少年杀人犯父亲在法庭上为儿子下跪赎罪一事。被少年犯杀死的是一名少妇,她和丈夫十分恩爱,丈夫原计划春节接妻到湖北永远结束分居。妻子突然被杀后,7岁儿子整日向爸爸要妈妈.丈夫无言,他想念妻子,父子俩常常抱头痛哭.情形很惨。  相似文献   
98.
事实上,"杨帆事件"不是个别事例,它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层矛盾在课堂上的凸显。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层矛盾,不在于为师不道或为学不尊,而是现有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越来越不适应,这才是真正的"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99.
灾难性事件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一份报纸的风格与办报理念,醒目地传递出该报的采编策划能力、议程设置倾向、媒介伦理把握及审美趣味和人文关怀的深度。本文从新闻图片入手,分析报纸对今年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图片报道。选取地震后的第一周(2008年5月15日~19日)这一特定时间段,以《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和《南方都市报》的相关地震新闻图片为样本,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图片报道的悲剧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张瑞云 《青年记者》2008,(13):34-40
经过30年成长与发展,当代中国传媒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第一个重大使命,是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如何准确传达国情、民情,弘扬正气,对腐败和黑暗现象进行揭露、监督,构建和谐社会;第二个重大使命,是如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防卫国家意识形态,构筑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第三个重大使命,是对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标准的审视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