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429篇
科学研究   231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274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4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审美教育可以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从而达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理性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2.
人性论历来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性善还是性恶的观点上争执不一。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于是,在"性善论"基础上,构建起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193.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胆﹑叛逆﹑与众不同,曹禺把她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凸现出来,她们不再是男人的影子,而是像男人一样能够争取主动权、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也是曹禺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创作特点;但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在她们悲剧性的人生历程中决不起主导作用,“情出于性”,所以,作者从情爱角度,将其投放在情感的三角关系中,用人性化的文笔剖析中国千百年来封建女性悲剧的实质——人性的复苏乃至与整个男权社会抗争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4.
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本文认为作品的主旨和隐性结构就在于表现人性,基于此,菲尔丁不仅塑造了一个真实丰富的主人公形象,并对当时某些似是而非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原则提出了讨论,表明了小说的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195.
《中国人史纲》是一部以“中国人”的活动为特定对象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作。让历史成为一部立体电影,让人民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角,对历史进行了一番平民化的解读,以平民意识接近历史,正是此书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96.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机器.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7.
人性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由于人性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大学生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从德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渗透和加强人性教育,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性、健康的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8.
阅读无锡市东土夅实验学蠽炝樾3さ墓芾砭?叙事,一种人性的感动油然而生。在这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摈弃了以往太多"他治"色彩之后体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治"色彩。这种"自治"色彩缘于对作为学校重要主体的教师、学生"自我"的唤醒,并集中突显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9.
不久前写过一篇《还在新教育的世纪》的小文,大概意思是,20世纪伊始就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勉的儿童的世纪或新教育的世纪,并没有成为现实,但却留  相似文献   
200.
《江苏教育》2011,(5):62-62
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这是一个常识,我们要坚守这个常识,实践这个常识。可是,我们的教育常常有意无意地做着与常识相悖的事。于是,孩子们承担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功课负担和功利期待,而学校则成了他们最不想去又不得不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