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1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因果联系原理是休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休谟否定从理性推理和经验归纳得到因果联系。他在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从人性角度建构了他的因果联系原理,这是休谟理论的独特之处,这一原理终结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引发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并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52.
张爱玲潜意识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她的潜意识文化心理是悲观的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人的自私、冷酷、贪婪、无情等。这种潜意识文化心理是在其生存的家庭环境、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幸的爱情经历等特定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其潜意识文化心理的深深影响,她40年代前中期的小说《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花凋》、《封锁》、《金锁记》等,主要是展示了人性冷酷、自私、贪婪、变态等特性,即展现了其悲观人性论。  相似文献   
253.
从梁实秋“美在文学中不重要”的论点出发,通过梁实秋与朱光潜动态的论争过程,从其关学理论质疑始,经表层裁体文字剖析,到文学关学二元分离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探求梁实秋文学的道德价值观。以期能更好地理解梁实秋的文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254.
印顺佛学倡导人本思想,其人性论、人本有情观及其推行的人间佛教方面都有具体体现.与太虚相比,在佛法方便或究竟、人的个体主体性或人的共同群体性、反佛教死鬼化或天神化倾向上印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55.
"道"是天人关系中极重要的范畴.在<庄子>中,人与道的转化由心性论中的"我",人性论中的"本性"出发,辨明人当怎样法道.这可以比赋到"为政"中,从君王与百姓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出发,走向了超越政治而还原于人的途径,这也就为人的超越现实指明了更为深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56.
王志生 《文教资料》2011,(24):109-110
关于朱一新与康有为在十九世纪末的一段书信交往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也为研究二人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本文主要从人性论和理气观两方面将二人的思想研究综合起来,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二人理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257.
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由始至终都是内化于制度的设计、实施以及管理当中。人作为管理的对象,只有对其作出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管理。对人性的认识始终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最终决定了管理制度的导向和内容在设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8.
重构儒家的人性论,是北宋时期儒者们的共同心愿。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作为北宋新儒学思潮中的一派,也提出了一种富具时代特色的无善无恶的超越本体之人性论创见。文章以苏轼对前代学者的人性论批评为引来论述苏子的人性论,以期达到明理之分析、同情之了解。  相似文献   
259.
《淮南子》中关于"廉"的论述有31条,关于"贪"的阐释与批评有47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道德等方面。书中对"贪"和"廉"的行为作出认定,分析了贪腐的原因并对惩治腐败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措施。书中还论述了包括安徽循吏在内的先秦循吏的作为。  相似文献   
260.
孟子的人性观集中体现在他的“尽心”、“知性”和“知天”的思想中,而这三者又是逐渐递进、相互贯通的。天地赋予人“本心”,人通过扩充“本心”致其本性善。培养善的本性就可以知晓天命,天人不再是一道屏障,天地万物形成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