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对人性的探讨历来就是我国传统哲学与伦理思想的重头戏,荀子则是我国人性论史上性恶论者的代表。数千年来,由于苟子被视为儒家的“别宗”,因此受到的关注程度远低于孔子和孟子。而最近几十年里,学术界对于苟子的研究则突然多了起来,关于他的性恶论也有了一些不同角度的阐释,但基本上都没有否认其性恶立场。苟子在《性恶》等篇中说“人之生,故小人”,强调“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他所说的“人性恶”是否就真的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性本质为恶”呢?  相似文献   
82.
《淮南子》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本集大成的哲学巨著,《淮南子》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清静恬适的人性论、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83.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观,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荀子的人性论是以"人性趋恶"为逻辑起点,以"礼义之道"为落脚点,为封建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寻找人性上的依据.荀子的人性论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4.
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冯梦龙建立了“N表”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85.
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离不开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认定,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总是以特定的人性思想为基础。对教育思想中的人性论进行了梳理,对人的基本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精神性、生命性、差异性、创新性等,是“人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与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主体属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和环境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7.
人性论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论观点。通常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思想的提出总是基于一定的人性论,或善或恶,或白板说或多元素说。而一切教育思想在基于人性论的同时,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优质人性的形成,而所谓的优质人性即社会对人道德价值观的要求,教育就是促进主流价值人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性理论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个人生命体,在满足生命需要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了社会属性,需要的满足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逐渐走向人,获得人的属性。因此,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人的类特性的总和,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紧密相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动物性,走向不断丰富、完善的人性。  相似文献   
89.
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道德之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以及对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认识而产生的对道德规范、道德人格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动的强烈情感.该文试图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提出道德信仰的哲学意蕴,通过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从“人对善的追求”、“人的道德生活与社会的伦理秩序”、“人对道德理想人格的设定”三个核心概念,阐述道德信仰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90.
学生德性何以生成,是道德教育领域争论颇多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找寻学生德性生成的基础。学生德性的生成,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有其生物学上的基础;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有其伦理学上的基础;从移情与道德发展的视角来看,有其心理学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