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5782篇
科学研究   828篇
各国文化   169篇
体育   837篇
综合类   207篇
文化理论   136篇
信息传播   17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1687篇
  2013年   1863篇
  2012年   2171篇
  2011年   2579篇
  2010年   1929篇
  2009年   1727篇
  2008年   2249篇
  2007年   1235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31.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它的支配下,人类征服了自然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辉煌  相似文献   
132.
《中学教育》2006,(4):64-64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  相似文献   
133.
午后,窗外洒起久违了的夏雨,驱走了盛夏的酷热。望着飘洒的雨丝,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一个月前的那段日子。  相似文献   
134.
死亡是个体存在的必然归宿。汉乐府中充盈着对死亡的冥索与反思。人们面对死亡,分别采取了争竞人世,服食求仙,放情不的人生态度。它们的特点分别是战胜死亡焦虑,推迟死期和忘却死亡。这些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都是对人生真谛的思索和内在人格的追求,是对生命强烈的欲求与留恋。  相似文献   
135.
我连续担任过好几届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初三学年是初中阶段的关键一年,因为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各种机遇和挑战随之而来。作为班主任,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思想深层的倾向与要求,甚至挖掘出自己都未曾认识到的长处、缺点,及时给以点拨和引导,使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少走弯路,大幅度提高班级整体素质,提高各科合格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6.
137.
一位老革命,老领导,老党员、“老教育”的自述性自传,使他的老部下方腊全同志的心灵感受到阵阵强烈的震憾!透视方腊全同志的读后感,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方腊全同志用他切身的体会告诉我们:尤老的可致可贵之处在于,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脚踏实地地充分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贞不渝地追求崇高人生价值的实现,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尤老坦荡的人生为我们作了诠释,老部长的人生自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牟一部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8.
王建柱 《职业技术》2006,(20):18-21
“我不能离开青藏高原,这里是我事业的起点;这里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我站着,就是路标;我躺下,便是路基。我一定要把青藏铁路修到拉萨去……”  相似文献   
139.
法国名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是高中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再次出现在上海高中语新教材高二年级第一册的第一单元中,该单元是由以“平民”为话题的一组不同体裁的章构成的。玛蒂尔德出身于“小职员”家庭,又嫁给了一个“小书记”。这两个“小”字注定了她是属于社会的中下阶层的一介平民。小说叙述了这个平民女子的人生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0.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钱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是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的病态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蜓与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